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俄机电贸易盛宴盖头待掀 目前的机电贸易还差几道火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8:53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曲静

  在中俄贸易中所占比重较低、顺差过大贸易不均衡是两大缺憾

  近两年,在两国元首和总理会晤中,双方多次谈到,将共同致力于提高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改善双方贸易结构。

  来自“中国俄罗斯年”最高规格的经贸活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上的信息,机电、能源、信息成为两国共同关注的经贸热点。

  高层的期待有数据做支撑。据哈尔滨海关统计,从2000年开始,我省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一直在50以上,去年达到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今年一季度,对俄出口0.58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在贸易伙伴的分布上,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机电产品贸易伙伴,排在德国、日本和乌克兰之后,2005年,中俄双边机电贸易额为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0%

  种种迹象表明,中俄机电贸易正面临一场盛宴。

  尽管如此,仍有专家指出,距离高层的期待与双方市场的实际需求,中俄目前的机电贸易还差几道火候。

  第一道火候是,尽管中俄机电贸易总量增长迅速,但机电贸易在中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机电贸易增速远远比不上贸易总额的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2005年,中俄贸易额从106.7亿美元增长到291亿美元,而机电贸易在双边贸易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24.9%、19.86%、15.9%、11.9%,12.5%,前四年甚至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减趋势。

  俄罗斯对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减少,是造成这种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因而中俄机电贸易顺差过大,也成为这欠缺的第二道火候。

  2005年,中俄双边机电贸易中,中国出口3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占对俄出口总量的24.8%进口3.5亿美元,同比减少38.2%,占自俄进口总量的2.2%。中方顺差29.3亿美元。

  “总的看,中俄机电贸易总量增长迅速,但占比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之间的差距则进一步拉大。在中俄总体贸易中方逆差26.9亿美元的情况下,机电产品贸易的不均衡显得较为突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这样评价。

  姚文萍认为,造成中俄机电贸易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而俄罗斯机电产业仍处在转折和调整期,对机电产品有较强的国际需求。原苏联解体后,原有的工业布局被打破,俄机电行业的供应链条和销售链条被割裂,在俄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面临生存困境,出口乏力。自1992年以来,俄罗斯机电产品对外贸易始终保持较大逆差,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较少,除航空航天设备、运输工具、动力机械、核电站设备、船舶、矿山采掘设备、机床及金属加工设备外,其他类型机电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俄罗斯庞大的市场吸纳能力,为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原因是,俄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项目管理、国际融资能力和国际商务运作能力等因素,制约了俄企业进行有效的对华经贸交流。此外,中俄双方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彼此不了解,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商人合作很积极,但信息沟通不畅,俄罗斯企业不知道中国需要什么产品。

  俄方一直强调,改善中俄贸易结构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扩大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从而改变主要向中国出口资源产品的贸易结构。因此,揭开中俄机电贸易盛宴还有待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我国也将扩大对俄机电产品进口视为提升双边贸易层次的一个手段。

  春江水暖,市场先知。将于本月29日开幕的第六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制造业博览会,打出了俄罗斯牌,在名称上加入了“中俄”字样;刚刚闭幕的第59届中国汽配会之所以选址哈尔滨,也是看中了这里毗邻俄罗斯的优势;离哈洽会开幕还有一个月,机电展位的订购数已超出去年的30%%,据称也与中俄旨在扩大机电贸易的信息有关。

  回应两国政府对机电贸易的高调期待,年初以来,不少俄罗斯机电业人士频繁到国内考察。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从商会角度,积极促进双边机电贸易,尤其是引导我机电企业加大从俄采购力度,即将召开的制博会,机电商会还成为主办方之一。

  “中俄机电贸易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是暂时的”,姚文萍认为,俄罗斯制造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在机电领域拥有一大批高、精、尖技术和设备,也有很多适合我国市场、性价比较高的民用工业产品,中俄在机电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共进的潜力很大。同时,中俄双方都在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努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为双方发展机电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