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贫民守煤山无煤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0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煤炭等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保持高位,造就了我国中西部资源产区一批财政富裕地区和依托资源致富的“富人”群体。

  记者近日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等地的煤炭主产区采访时看到,与更大范围或其他区的贫富差距现象相比,资源产区的“县富民穷”、极贫极富现象更集中、更普遍,也更值得关注。一些地区已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明显“哑铃状”,两极分化对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和地区稳定提出严峻挑战。

  守着煤山无煤烧

  山西省柳林县是全国最重要的主焦煤基地之一。记者看到,从矿区通往外部的公路两侧,很难见到运煤汽车颠簸洒落下的小块煤渣。当地人告诉我们,不是没洒落下来,而是被附近的居民捡回家烧了。尽管路边的煤渣已经很少了,隆冬时节,路上还是偶尔可以看到捡煤渣的老人和孩子。

  据贵州省湄潭县林业部门调查,最近几年,全县有2万户农民因煤价上涨回归烧柴的生产生活,湄潭县是生态建设示范县,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照此下去,再过5年,生态建设将又会倒退到“十五”的水平。

  “煤与非煤”的二元结构

  在山西省吕梁市、临汾市等全国重点产煤地区,产煤县与非产煤县之间的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指标差距迅速拉大。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外,一个“煤与非煤”的二元结构越来越引人注目。

  资源开发中利益分配导致的“二元结构”,在西部地区造就了一批“富裕的贫困县”。近几年,依托煤炭的山西省柳林县、陕西省神木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依托石油的陕西靖边县,依托火电的内蒙古托克托县等地,纷纷脱颖而出,走进所在省区乃至全国前列,同时却因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而戴着“省级”、甚至“国家级”的“穷帽子”。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贫困”在更多时候体现为“患不在寡,而在不均”。

  准格尔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惟一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旗县,2005年完成财政收入28亿多元。然而这个“富县”却长期难以摘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原因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更体现在农村居民内部的差距。分管“三农”工作的副旗长告诉记者,准格尔旗现有农牧民11万人,其中4.5万人为贫困人口,农村牧区的贫困面超过40%。“贫与非贫”两大群体平均收入悬殊接近10倍,其中极贫极富群体的差距更大。

  政府“均贫富”力不从心

  在这些“富裕的贫困县”,居民收入水平的严重两极分化使“中产者”人群越来越小,“非富即贫”现象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的分化与冲突无处不在,“仇富”心理有了相当的现实基础。

  柳林县是山西省吕梁山区的一个小城,房地产的价格却直追省城太原,一些人在县城里买不起房子,不得不到附近房价较低的地级市去买房。为控制房价,县政府给一些楼盘规定了“最高限价”。

  在依托资源开发“崛起”的一些西部强县,围绕资源开发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有的乡村因采煤塌陷补偿标准过低长年越级上访,有的村民组织起来持械阻挠地方煤炭、电力等项目施工及生产,有的村民选出新任村委会带领大家“保卫”村内煤矿、参与资源争夺。

  为了遏制“煤与非煤”之间贫富分化加重的趋势,煤炭产区的地方政府投入巨大精力,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然而与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相比,这些措施往往收效缓慢。

  与扶持“极贫”相比,地方政府医治“极富”显得力不从心。准格尔煤田腹地的勿图沟村支书千巴音说:“村民用煤不花钱。企业来开煤矿的时候我就谈好条件———村民们烧炭不能花钱。每个驻村的企业都出一点,给大家分。以前强调这些煤只能烧,不能卖,后来我们多要了一点,让村民们卖一部分,增加收入。”

  在晋陕蒙交界的煤炭主产区,“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的做法十分普遍,地方政府要求煤炭企业分片负责生态治理。还有地方政府要求煤炭企业投资修路、办学等。一些地方甚至考虑,能否按照产量从煤炭企业收取一定的“基金”,用于农村的产业化推进。山西临汾一位姓王的煤老板说:“现在煤炭企业效益好,管理也不正规,多出点‘血’不算啥,将来效益差了,管理透明、规范了,这些‘吃唐僧肉’的做法肯定行不通。”据《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