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单病种限价 市民多不放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1:09 金羊网-新快报

  业内专家看法不一,有专家称:“不出半个月就能看出问题

  ■新快报记者陈福香文/图

  5月16日,广州市市属四家三甲医院推出41个病种,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向患者作出“总费用承诺”。其中34个病种平均降价15%。报道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此,
有市民拍手称快,也有市民提出各种担忧。上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卫生局、卫生经济学专家、医院院长、律师等各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该做法也看法不一。有医院院长明确表示反对,并称:“不出半个月就能看出问题!”

  市民:

  四成持观望态度

  小学老师王女士对记者说:“单病种限价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患者对手术的费用心里有底,但是真正选择时我还不一定会选择。因为单病种的付费方式并不包括并发症、合并症治疗。但是人真到住院时最希望的是把病治好,如果医生为了达到单病种收费的要求‘偷工减料’怎么办?”她还举了一个自己生小孩的例子:“我生小孩是剖宫产,花了五千多,但医生在剖宫后发现有子宫肌瘤,就顺便做了切除术,才多花几百元。如果单独做,单病种收费也要7000元,而且还多挨一刀。”她担心,“如果患者选择单病种,在这样情况下,医生本来可顺便解决的不解决,让你再挨一刀更惨!”

  事实上,有这样担心的人不在少数。近日,有调查公司对广州市民调查显示,尽管多数市民对医疗价格比较敏感,但大多数人对实施单病种限价持观望态度,主要是担心医院会因此降低诊疗质量以及限价能否落实到实处。

  调查显示,在遇到身体不适时,四成市民还是会选择自己熟悉和信任的医院,只有不到三成的市民表示会选择限价医院。

  限价医院:

  患者没有明显增加

  限价政策已公布几日,实行限价的医院患者是否增多?

  5月19日,记者在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看到,门口竖着一个告示牌,可进出医院的人们似乎对此并不留意,导诊台的护士告诉记者,尽管医院已经做好相关的工作,包括在导诊台放置宣传资料,给有疑问的患者进行解释,但咨询的患者并不多。“可能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吧!”护士说。

  早上10点,前来看病的患者已经排起了长龙,记者在该院的耳鼻喉咽头颈外科医院看到,在诊室的门口也有一个告示牌,上面写明了病种和总费用承诺,记者在现场询问多个病人,他们均表示:“不知道”。有的则说在报纸上看到了,但不了解。“那我这个现在可以纳入单病种吗?”来自湖南的文小姐三年前做过鼻息肉摘除手术,最近又感觉鼻子痒、偶尔还痛,刚才检查才发现鼻息肉复发了,还有鼻息肉粘连,“如果你是第一次做鼻息肉摘除就可以享受这个优惠,现在情况变复杂了,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再进一步确认才能跟你说。”于锋主任解释。

  “你只要做一个鼻中隔偏曲矫正就可以了!”当医生告诉小河可以享受这次的单病种总费用承诺时,小河才知道原来现在手术还可以这样操作:“很意外,但站在我的角度,还是觉得无论花多少钱,把病治好是关键。”记者在该院看到刚检查完的患者小河。

  于锋主任告诉记者,这次医院选出的四个病种,调研的原则是常见病、多发病、相对简单的病种,而且还能代表一定诊疗水平的,“历时两个多月,翻查了三年来的几千例病例。”他说,从目前的价格来看,平均降幅在20%左右。

  记者在正在实行单病种限价的医院了解到,医生均反映医院并没有因为公布了单病种总费用承诺而明显增加病人,他们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治病跟其他的消费行为不一样,市民一定是到了需要的时候才会真正去关心了解;二是觉得治病也存在风险,不可能因为你降价我就来,他们担心的更多的还是医疗质量的问题。

  

单病种限价 市民多不放心

  ■限价后的诊疗质量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图文无关)

  专家:看法不一

  某三甲医院院长:“不出半个月就能看出问题!”

  “不出半个月就能看出问题!”该院长语出惊人,他分析,疾病不光是考虑技术上的问题就可以的,它还涉及到很多无法预料的情况,因此,政府如此草率地给一些病种“总费用承诺”,出现问题最终只会导致医患关系更紧张,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他表示“不便多说”。

  北京大学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单病种限价有它绕不过去的四道坎。首先,不论病种覆盖面有多广,但均仅针对住院患者,甚至更多是外科病人。其次,医院为增加收入,本可在门诊保守治疗的疾病,医生有可能诱导患者做手术或住院。有的医院甚至可能为增加入院次数,设法让患者出院后再入院,分解住院人次。三,医院为减少费用支出,可能尽快让病人出院,以便将更多的费用转嫁给门诊及其它医院。最后,按病种付费测算工作量太大。因为,同一病种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年龄、不同病情,都有不同的费用标准。而且,随着医药价格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病种费用标准也会有相应的调整。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卢彦德:市民勿需担忧医疗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费用会有微调,如果市民觉得好,我们就继续扩大医院和病种范围!”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卢彦德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至于市民的担心“降价降质量”是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站在医院的角度说,“偷工减料”对医院一点好处都没有,一是治不好会突破医疗费用,医院要承担,另外治不好引起医疗纠纷,医院也可能要承担责任,“大专家,低收费。”卢副局长解释,目前列出的病种都是医院的特色、特长科室,代表了医院的治疗水平,因此,市民对此大可放心,医院绝对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专家叶煜荣:实行得好利大于弊

  “市民一定要明确单病种的科学涵义,如果实行得好,对医患双方来说都是好的。”叶煜荣认为,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呼声很高,这个政策也算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实行科学的、合理的调研,设计出的单病种价格对解决医患紧张的关系能起到一定作用。“20岁的年轻小伙子和80高龄的老人,即使是做同一种手术,风险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医院统统要承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市民一定要清楚单病种的含义。”

  他还表示,通过这些试点,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摸索中取得经验,发现问题,继续完善。

  律师:部分条款不合理

  患者王先生正准备做扁桃体切除术,细看之下,刚巧是单病种范围,遂到医院咨询,术前拿到一份某医院的“单病种总费用承诺知情同意书”,他认为里面的一些条款多数是给患者的“警告”,比如,在手术中发现有其他的并发症、合并症,患者必须退出协议;单病种承诺的总费用不包括用血互助金;患者入院后的检查发现有其他需要本次住院治疗的疾病,院方可单方面终止单病种总费用承诺治疗的协议;但涉及到医院的却只字未提,医院是否因此规避了一些风险?

  记者看到,该“知情同意书”的第三条指出:对纳入单病种总费用承诺治疗的患者由医院安排主管医师、治疗措施、检查项目、用药、床位等等,患者不接受医院安排的,不纳入单病种总费用承诺范围。

  “我们是病人,怎么好像毫无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医院安排,有抗议就要被取消‘资格’!”

  记者就此咨询了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的黄昌赣律师,他说,从医院制定单病种的涵义来看,患者只能享受单一的疾病总费用优惠是合理的;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的程序,包括用药、床位、指定医师,从一定程度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看病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市民应该有知情和选择的权利。

  

单病种限价 市民多不放心

  新闻背景

  2004年,卫生部要求天津、辽宁、黑龙江等六省一市,进行按病种收费试点,以期探索一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方法。单病种限价是将某一种疾病治疗流程中的用药、检查项目等费用叠加起来,制定一个收费上限。超支部分由医院负担,而没超支的患者则只需交纳实际医疗费用。显而易见,单病种限价和按病种收费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建立在项目收费基础上,项目费用叠加,后者为一种测算。

  不知为何,不少试点省市未采用按病种收费方式,而选择了走单病种限价这条路。不可否认的是,单病种限价或多或少地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费用。今年2月,广州市卫生局召开工作会议,宣布将对部分疾病进行调研,以指定一个上限,届时将不会出现不同医院,同种疾病费用悬殊的问题。

  相关链接

  山东:限价后利润增加

  山东最早试行单病种限价制度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2005年10月间的统计显示,该院收治单病种限价病人4509人次,医疗费用平均降幅33%,为患者节省费用累计达8000多万元。同时,医院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4%,手术病人增加了34%,利润率比往年提高了2%。该院负责人介绍说:“限价对医患双方来说是双赢。以我院心外科为例,限价前,一个最简单的心脏手术也要花费1.7万元,病床空置率有时高达40%。限价后,心脏外科2005年一个月的手术量就超过了2003年全年。”

  河南:限价让黑诊所关门

  今年1月,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对60种疾病实行最高限价。

  这次公布的60种限价疾病涉及的手术,占该院全部手术的70%。

  据比较,这里生孩子顺产1000元,剖宫产2000元,比郑州市的一般收费水平几乎低了一半。一台腹腔镜手术,一般二级医院的收费是5000元左右,金水区医院的收费为3000元。

  金水区医院院长周国平说:“在去年4月份,我们医院就在生孩子方面定出了最高限价,产妇迅速增加,现在每个月有260多个孩子出生,在省会郑州各医院中相当靠前。”

  令周国平得意的是,金水区医院低廉的收费和较好的服务,令周围接生的黑诊所都自动关门了。

  (Robby/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