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得之言:“闯红灯”的公共成本消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4: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徐迅雷

  我们都不是孙行者,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腾云驾雾就可以过去,我们是需要“行路”的,驾车也好,步行也罢,都要“走”在马路上,都要受到“点”(红绿灯)与“线”(斑马线)的约束。

  在各地“争创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如何管治“闯红灯”成了一个时期来的热点;央视《东方时空》连续播出了关于“行人闯红灯”的“时空调查”,有些数据颇有些参考的价值,比如“有近80%的人曾经闯过红灯”。“判断一个国家是文明抑或野蛮,只要看他们的车辆对斑马线、对红绿灯的尊敬程度,马上就可得出结论。”这是柏杨的名言。人车闯红灯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成为难以治理的“顽症”,说明我们距高度文明的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要知道,在智利,总统车队也是自觉等待绿灯的,只有接待贵宾时才用开道车。

  在交通规则背后,有着关于“人”和“事”的双重逻辑,需要我们记取。关于“人”的逻辑,就是著名的“欧洲人不闯红灯逻辑”,大意是这样的:

  据统计,城市的街道穿行者中,受交通事故伤害最大的群落,是孩子;孩子们最有效的教育来自他们的自身观察,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穿越红灯的时候,根本无法保证路边没有孩子在观看;当你安全地穿越了红灯,等于给孩子们上了“穿越红灯无危险”的一课,而只有当你遭受伤亡时,才能给孩子们正确的教育,但你又不愿意为这样的教育支付如此惨重的代价;面对这样的悖论,惟一正确的是放弃闯红灯,既不让孩子们看闯的安全,也不让看到闯的危险,让孩子们看到一种无须别人监督的生命规范。

  这个“不闯红灯的逻辑”,其实核心的意识就是一句话:拜托,为了您的孩子,请千万不要闯红灯!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过马路时,如此遥远地想到自己的孩子呢?甚至大人在带孩子过马路时,也是勇猛地闯过红灯而去的。

  关于“事”的逻辑,是“闯一次红灯的成本逻辑”。长久以来,对付闯红灯这个顽疾的最有效办法,还是在十字路口配置交通协管员;这一最原始的办法,当然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成本为代价。譬如上海从2000年开始增设协管员,全市需要两三千名,每年的投入就是二三千万元;专家分析说,按照1600万人口计算,如果每人每天闯一次红灯,那么每闯一次红灯,城市管理就要额外付出1分钱。为制止闯红灯每年花掉的几千万元,是由税收提供的,闯红灯的行为就是在损耗自己财富的社会效用。所以,越是规则意识强、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的财富积累得越快。

  但是,在我们一些人看来,这个“逻辑”似乎太遥远,太“形而上”;而在公共财富上不顾社会效用,恰恰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这种社会心理与“只看眼前、急功近利”的人性劣根非常契合,这与不顾“孩子将来可能危险”的心理也是一样的。

  这种不良心理的普遍存在,加上现场的从众心理,导致了闯红灯现象的普遍性;形成习惯之后,反倒见惯不怪了,而那些遵守交通法规者反而被看成是“异类”。这恰恰应验了“劣币驱逐良币”规则———大家都把“劣币”花出去,把“良币”放自己兜里,于是满世界流通的都是“劣币”———到处都是闯红灯的人了,这多么危险可怕!

  当然,管治闯红灯的事,绝非一日之功,急是急不来的;我担心“创建活动”过去之后,严管闯红灯的事就偃旗息鼓了。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