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9:23 解放日报

  我们在怎样学习?

  近九成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学”,大部分小学生有较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是,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学业压力增加。超过六成的初中生和九成左右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约九成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上有心理压力。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后的休闲娱乐时间不足1小时。

  谁是我们的榜样?

  当今很少有学生认为英雄、模范、科学家对他们的成长有较大影响,但大多数学生承认,父母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例如,初中生普遍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太关心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多初中生甚至认为自己的公德水平比自己的父母高,认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够。

  我们想怎样做人?

  有关基础道德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都将“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同时,中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普遍较强,认为属于公民“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应首选“孝敬父母”。许多中学生把“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但也有部分学生把“高收入”、“有地位”、“有权力”作为成功的首选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中学生偏重于追求个人价值。

  今天,上海有160万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在沪上,他们愉快充实吗?沐浴阳光下,他们健康成长了?他们学习和身心压力重不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那憧憬的坐标究竟是什么?心里话又悄悄与谁说……

  家长和社会关注的许多问题,均能在昨天披露的《2004—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报告》中找到答案。教育专家还就此调查结果开了“处方”。

  这份报告对学生群体各年龄段发展特点及其轨迹的描述,对于在上海建设现代学校教育格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取向什么最看重?

  基础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中小学生都把“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对不同学段调查结果的比较显示:正直、守法、进取、责任、守信等品行随年龄增加而选率显著上升。

  对“常怀感恩之心”,表示认同的小学生比例为96.6%、初中生为95.2%、高中生为97.9%。

  对“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如捐款”,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98.7%、初中生为95.4%、高中生为96.6%。

  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去给别人”,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83.5%、初中生为90.6%、高中生为94.5%。

  道德规范中,中学生认为属于公民“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孝敬父母(初中92.6%、高中85.6%);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初中85.3%,高中69.1%);拾金不昧(初中80.1%、高中49.6%);国家危难之时报效祖国哪怕献身(初中58.6%、高中50.9%)。

  调查报告中发现,中小学生认为的重要品行中,随年龄增长“勤劳”与“节约”的选择率递减。

  社会热点:集中关注两方面

  中小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与自身、他人或整个人类生命安全相关的重大事件,如“印度洋大海啸”、“苏丹红事件及食品安全问题”、“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矿难及安全生产问题”等。二是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发展等的国际、国内重大政治性事件,如“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处理一批腐败大案”、“全国人大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等。高中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小学生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能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成功标志:社会贡献为首选

  在回答“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时,中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能为社会作贡献”,其次为“高收入”和“获得群众的拥护”。中学生将“能为社会作贡献”排在首位,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事业成功的标志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将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你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功主要靠什么?”初中生选择排前三位的是:知识与能力、自我奋斗和机遇(运气)。

  人生价值语句中,中学生认同率较高的语句有:“没有功名成就,人生仍然可以有价值”(初中78.9%、高中76.6%)。

  【报告评价】中学生的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积极健康的,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相符;大部分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目标有较正确的认识。但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道德的较高层次上,面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显现出一定的重个人利益的倾向。

  针对中小学生价值倾向现状,我们应寻求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业压力大不大?

  小学生:2/3参加兴趣班

  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学校生活。选择“喜欢”的比例高达90.3%。大部分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有40.0%的小学生表示会“动脑筋,自己解决”,有58.7%的学生表示“实在解不出请教别人”,只有1.3%的学生会“放弃努力”。

  近2/3小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兴趣班。“参加1个班”的有37.7%,“参加2个班”的有17.6%,“参加3个班或以上”的为9.0%。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较好。调查发现,小学生本学期阅读的课外书在“3—4本”的有26.1%,“6本以上”有39.5%。

  初中生:大部分睡眠不足

  大部分初中生睡眠时间不足、娱乐休闲时间偏少、参加学科补习活动。

  能达到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的占38.0%。初中生放学后“没有娱乐休闲时间”的占12.6%。双休日初中生参加各类活动的

  达78.1%,其中学科类补习(包括家教)的占52.7%,参加休闲娱乐类的占33.6%,艺术类的占11.1%。

  初中学校师生关系较好。56.8%的学生对大多数教师教学状况满意。大多数教师能基本胜任教学任务,比较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高中生:7成对成绩不满意

  高中生睡眠时间偏少;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多;超过半数的高中生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

  每天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学生比例为11.7%,在“6—8小时”的为77.9%。高中生课余补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54.3%的高一学生和67.7%的高二学生参加了课余补课。

  92.3%的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压力“来自升学”,“来自父母”,“来自班级竞争”等。

  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感到“很满意”的高中生占2.0%,“较满意”的占41.6%,“不满意”的占51.0%,“很不满意”的占5.4%。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很满意”的比例为1.6%,“较满意”为27.9%,“不满意”为59.0%,“很不满意”为11.5%。

  【报告评价】“减负”在小学生群体得到明显体现。但初中生、高中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从他们的睡眠和娱乐休闲时间偏少,对自己的成绩感到“不满意”的比例高,就可以看出他们所承受的学业压力。

  学生学业负担偏重,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减负是一项“综合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应该齐心协力予以解决。社会要拓宽学生的升学、就业途径,为学生创造多渠道的成才机会。

  心目中父母可以打几分?

  小学:情绪变化家长缺少关注

  小学生家长在回答“您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包括体育活动、外出游玩)”时,表示“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的为23.1%、“较少”的为51.6%、“偶尔”的为22.1%、“从来没有”的为3.2%。

  小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父母最关心你哪方面”时,各选项比例依次为: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品行习惯、内心想法、兴趣特长、和同学交往、情绪变化。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家长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比例远高于“内心想法”、“兴趣特长”、“情绪变化”。

  “平时回到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选择“让我感到快乐”的占73.6%,“让我感到孤独”的占12.7%,“让我感到烦恼”的占7.6%,“让我感到讨厌”的占2.0%。

  小学生心里话最愿意和谁讲?选择为母亲的占33.0%,同伴20.0%,写日记15.8%,对谁都不讲12.5%,父亲10.7%,教师2.4%。

  初中:6成父母榜样作用不够

  近六成初中生认为自己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但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够。

  59.8%的初中生认为自己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其中,受“母亲”影响占34.2%,“父亲”为25.6%。其它依次为:同伴、教师、明星、文学作品人物、科学家、英雄模范等。

  初中生认为自己的公德水平比父母“高”的有38.9%、“一样”的有24.6%、“低”的有18.1%。说明部分初中生的父母在社会公德行为方面还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高中:心里有话与同伴说

  对家长的调查显示:孩子“经常’与自己交流内心想法的家长占24.1%,“有时”和“偶尔”与自己交流的分别占38.1%、31.7%,孩子“从不”和自己交流内心想法的家长占6.1%。

  高中生最愿意将心里话和谁讲?依次为:同伴占43.2%、母亲17.8%、写日记7.8%、父亲6.3%、网友3.0%。

  【报告评价】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数据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回家感到快乐,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还有二成多的小学生在家感到孤独、烦恼或讨厌,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亲子关系的发展是孩子情感、社会交往等发展的基础,经常与孩子在一起,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多数学生的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如果父母教育观念有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有点零用钱怎么花?

  小学生零用钱并不多,每月零用钱数额比例最高的为10元以下,占33.2%。初中生大部分月零用钱在100元以下,10至50元这一档次占39.1%,51至100元的为21.0%。高中生差异则比较大,数量最多的学生月零用钱在51至100元,占27.8%;其次为101至200元,占23.6%;200元以上则为20.2%。

  中小学生零用钱主要用于储蓄,买书及辅导材料,买零食,其它选项比例均较低。

  【报告评价】高中生和初中生在选择购物首选因素时,都依次为“实用”、“价格”、“美观”、“流行”、“名牌”。同期对家长调查发现,家长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排列次序与学生完全一致。学生比较理性和实际的消费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影响。

  本报记者 徐敏 实习生 沈壮

  我们在怎样学习?

  近九成小学生表示“喜欢上学”,大部分小学生有较充足的睡眠时间。但是,随着年级增高,学生学业压力增加。超过六成的初中生和九成左右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下。约九成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上有心理压力。大部分中小学生每天放学后的休闲娱乐时间不足1小时。

  谁是我们的榜样?

  当今很少有学生认为英雄、模范、科学家对他们的成长有较大影响,但大多数学生承认,父母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疏于和孩子沟通交流。例如,初中生普遍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太关心自己的情绪变化。很多初中生甚至认为自己的公德水平比自己的父母高,认为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够。

  我们想怎样做人?

  有关基础道德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都将“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同时,中小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普遍较强,认为属于公民“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应首选“孝敬父母”。许多中学生把“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但也有部分学生把“高收入”、“有地位”、“有权力”作为成功的首选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部分中学生偏重于追求个人价值。

  今天,上海有160万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在沪上,他们愉快充实吗?沐浴阳光下,他们健康成长了?他们学习和身心压力重不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那憧憬的坐标究竟是什么?心里话又悄悄与谁说……

  家长和社会关注的许多问题,均能在昨天披露的《2004—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发展报告》中找到答案。教育专家还就此调查结果开了“处方”。

  这份报告对学生群体各年龄段发展特点及其轨迹的描述,对于在上海建设现代学校教育格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取向什么最看重?

  基础道德:认知水平较高

  中小学生都把“诚实”列为第一重要的品行。对不同学段调查结果的比较显示:正直、守法、进取、责任、守信等品行随年龄增加而选率显著上升。

  对“常怀感恩之心”,表示认同的小学生比例为96.6%、初中生为95.2%、高中生为97.9%。

  对“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如捐款”,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98.7%、初中生为95.4%、高中生为96.6%。

  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去给别人”,表示认同的小学生为83.5%、初中生为90.6%、高中生为94.5%。

  道德规范中,中学生认为属于公民“必须做到的基本规范”:孝敬父母(初中92.6%、高中85.6%);保护环境,善待动物(初中85.3%,高中69.1%);拾金不昧(初中80.1%、高中49.6%);国家危难之时报效祖国哪怕献身(初中58.6%、高中50.9%)。

  调查报告中发现,中小学生认为的重要品行中,随年龄增长“勤劳”与“节约”的选择率递减。

  社会热点:集中关注两方面

  中小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与自身、他人或整个人类生命安全相关的重大事件,如“印度洋大海啸”、“苏丹红事件及食品安全问题”、“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矿难及安全生产问题”等。二是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发展等的国际、国内重大政治性事件,如“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处理一批腐败大案”、“全国人大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等。高中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中小学生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能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

  成功标志:社会贡献为首选

  在回答“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时,中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是“能为社会作贡献”,其次为“高收入”和“获得群众的拥护”。中学生将“能为社会作贡献”排在首位,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事业成功的标志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将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你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功主要靠什么?”初中生选择排前三位的是:知识与能力、自我奋斗和机遇(运气)。

  人生价值语句中,中学生认同率较高的语句有:“没有功名成就,人生仍然可以有价值”(初中78.9%、高中76.6%)。

  【报告评价】中学生的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积极健康的,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相符;大部分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目标有较正确的认识。但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道德的较高层次上,面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显现出一定的重个人利益的倾向。

  针对中小学生价值倾向现状,我们应寻求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业压力大不大?

  小学生:2/3参加兴趣班

  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学校生活。选择“喜欢”的比例高达90.3%。大部分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有40.0%的小学生表示会“动脑筋,自己解决”,有58.7%的学生表示“实在解不出请教别人”,只有1.3%的学生会“放弃努力”。

  近2/3小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兴趣班。“参加1个班”的有37.7%,“参加2个班”的有17.6%,“参加3个班或以上”的为9.0%。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较好。调查发现,小学生本学期阅读的课外书在“3—4本”的有26.1%,“6本以上”有39.5%。

  初中生:大部分睡眠不足

  大部分初中生睡眠时间不足、娱乐休闲时间偏少、参加学科补习活动。

  能达到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的占38.0%。初中生放学后“没有娱乐休闲时间”的占12.6%。双休日初中生参加各类活动的

  达78.1%,其中学科类补习(包括家教)的占52.7%,参加休闲娱乐类的占33.6%,艺术类的占11.1%。

  初中学校师生关系较好。56.8%的学生对大多数教师教学状况满意。大多数教师能基本胜任教学任务,比较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高中生:7成对成绩不满意

  高中生睡眠时间偏少;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多;超过半数的高中生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

  每天睡眠时间在“4—6小时”的学生比例为11.7%,在“6—8小时”的为77.9%。高中生课余补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54.3%的高一学生和67.7%的高二学生参加了课余补课。

  92.3%的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压力“来自升学”,“来自父母”,“来自班级竞争”等。

  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感到“很满意”的高中生占2.0%,“较满意”的占41.6%,“不满意”的占51.0%,“很不满意”的占5.4%。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很满意”的比例为1.6%,“较满意”为27.9%,“不满意”为59.0%,“很不满意”为11.5%。

  【报告评价】“减负”在小学生群体得到明显体现。但初中生、高中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从他们的睡眠和娱乐休闲时间偏少,对自己的成绩感到“不满意”的比例高,就可以看出他们所承受的学业压力。

  学生学业负担偏重,学习压力大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地解决,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减负是一项“综合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应该齐心协力予以解决。社会要拓宽学生的升学、就业途径,为学生创造多渠道的成才机会。

  心目中父母可以打几分?

  小学:情绪变化家长缺少关注

  小学生家长在回答“您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包括体育活动、外出游玩)”时,表示“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的为23.1%、“较少”的为51.6%、“偶尔”的为22.1%、“从来没有”的为3.2%。

  小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父母最关心你哪方面”时,各选项比例依次为:学习成绩、身体状况、品行习惯、内心想法、兴趣特长、和同学交往、情绪变化。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家长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其比例远高于“内心想法”、“兴趣特长”、“情绪变化”。

  “平时回到家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选择“让我感到快乐”的占73.6%,“让我感到孤独”的占12.7%,“让我感到烦恼”的占7.6%,“让我感到讨厌”的占2.0%。

  小学生心里话最愿意和谁讲?选择为母亲的占33.0%,同伴20.0%,写日记15.8%,对谁都不讲12.5%,父亲10.7%,教师2.4%。

  初中:6成父母榜样作用不够

  近六成初中生认为自己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但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够。

  59.8%的初中生认为自己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其中,受“母亲”影响占34.2%,“父亲”为25.6%。其它依次为:同伴、教师、明星、文学作品人物、科学家、英雄模范等。

  初中生认为自己的公德水平比父母“高”的有38.9%、“一样”的有24.6%、“低”的有18.1%。说明部分初中生的父母在社会公德行为方面还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高中:心里有话与同伴说

  对家长的调查显示:孩子“经常’与自己交流内心想法的家长占24.1%,“有时”和“偶尔”与自己交流的分别占38.1%、31.7%,孩子“从不”和自己交流内心想法的家长占6.1%。

  高中生最愿意将心里话和谁讲?依次为:同伴占43.2%、母亲17.8%、写日记7.8%、父亲6.3%、网友3.0%。

  【报告评价】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数据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回家感到快乐,这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还有二成多的小学生在家感到孤独、烦恼或讨厌,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亲子关系的发展是孩子情感、社会交往等发展的基础,经常与孩子在一起,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多数学生的成长受父母影响最大,如果父母教育观念有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有点零用钱怎么花?

  小学生零用钱并不多,每月零用钱数额比例最高的为10元以下,占33.2%。初中生大部分月零用钱在100元以下,10至50元这一档次占39.1%,51至100元的为21.0%。高中生差异则比较大,数量最多的学生月零用钱在51至100元,占27.8%;其次为101至200元,占23.6%;200元以上则为20.2%。

  中小学生零用钱主要用于储蓄,买书及辅导材料,买零食,其它选项比例均较低。

  【报告评价】高中生和初中生在选择购物首选因素时,都依次为“实用”、“价格”、“美观”、“流行”、“名牌”。同期对家长调查发现,家长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排列次序与学生完全一致。学生比较理性和实际的消费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影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