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生致信中南海告状借读费反而涨了6000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0:35 现代快报

  在山东省荣成市借读的高中生晋齐(化名),日前写了一封通“天”的信。当信从中南海批转回来,原本“把自己的话说出来挺舒服的”他,却觉得“给家里惹了很大的麻烦”———“以前是1万元,怎么写了封信,借读费就变成了1.6万元?”

  晋齐的家人说,孩子目前只能选择从城市的学校中退出,回老家读高中了。一次单纯的直抒胸臆,让一名进城的外地娃体会到现实人生的更多严峻滋味。

  事件一封信引来大烦恼

  晋齐的老家在山西省长治市农村,目前全家住在山东省荣成市龙须岛小西村,租住富裕渔民闲置的旧房子。

  “我们全家是在1998年搬到荣成的,距今已经将近8年。在这8年里,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晋齐在那封信中写道———

  “因为我是外地学生,学校向我索要借读费,我觉得学校这样做是对我的不公平。

  “我们家经济条件差,我正在读高中,姐姐正在读大学,这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此,我曾多次想过退学……我该怎么办?”

  从小学到初中,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都要交借读费。

  2005年,晋齐在荣成18中参加中考,成绩为560分,学区内的荣成六中当年的中考分数线是526分。在交了800元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住宿费、40元军训费和25元体检费后,满心欢喜的晋齐参加完军训,准备开始高中生活。然而,开学1个月后,年级主任通知晋齐再交1万元,理由是“他不是本地人”。

  因为家庭拮据,这笔钱一直未交。去年国庆节前,班主任通知家长说,晋齐在学校与人打架,被学校警告处分,同时催家长交钱。处理上书信让他不得不转学

  “我当选为舍长,有一个本地学生,晚上不睡觉,光说话。我就批评他,他不听,我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教育了他。他就找来一个高二学生教训我,但听我说了情况后,那个学生就走了。后来,在放学人多的时候,那个本地学生还是打了我。”

  晋齐认为自己受处分,是因为被本地学生欺负才还了手,但这次,“自己被打又没还手,为什么不给对方处分?”

  “首先是自己被打了,心里不平衡。其次是春节前,学校要钱,我家里困难,交不起,我觉得心里很压抑,想说说心里话。我就写了这封信,用平信寄到‘北京市中南海’。”

  3月31日,晋齐的父母突然接到学校让他们到校的通知。到了学校,全家人才知道晋齐写了这封信,而且从北京批转下来。晋齐这才知晓,他写信是叫“上访”。荣成市教育局官员和学校领导告诉他们,这是信访办和上访人见面。

  之后,学校通知晋齐的父母,要想在六中继续上学,必须交1.6万元。“以前是1万元,怎么写了封信借读费就变成1.6万元了?”校方说:“户口不在这儿,就是1.6万元。”

  4月7日,晋齐的父母收到盖有公章的荣成市教育局的书面答复意见:“学校收取其借读费、择校费,符合政策规定,并且根据其家庭实际,该生借读过的学校均给予了诸多照顾,减少了其经济负担。同时,建议其由于不具备择校条件,可以回原籍就读。”

  在这个过程中,有领导让晋齐在“处理之前不上访”的保证材料上签字,晋齐在征询了家长的意见后,写下了“在收到答复意见之前不再上访”,并签名按了手印。在晋齐的小本子上,记录了一些领导的话:“你给中央写信,给荣成抹黑,还不许我们处理?!”

  之后,学校多次催促他们交钱。4月30日,在一场争吵后,学校出具了转学证明。疑问借读费该不该收?

  学校该不该收晋齐1.6万元?这是什么钱?

  晋齐的伯父拿出一本2004年第7期《半月谈》,指着一则信息念道:“据新华网报道,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

  “去年我给《半月谈》杂志社去信咨询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政策。11月15日,杂志社寄来这些材料。”

  荣成六中位于山东省最东端有“天尽头”之称的荣成市成山镇,是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办公室主任袁学海说:“学生给上面写信是公民的权利,但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政策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而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学校也只是执行上面的政策。”袁学海说,晋齐属于户口不在荣成的外地学生,学校最初收1万元,是因为晋齐的家长起初表示要把户口迁过来,其家庭经济状况也困难,学校是对其照顾。

  荣成市教育局负责信访工作的孙月昌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优质高中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在外来人口增加、挤占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访谈内心产生微妙的变化

  晋齐说,也许他不会再这样或那样地“上访”了,在他内心深处,对社会的判断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个曾经非常喜欢在海边生活的少年,内心已经变得很敏感,他隐约感到一直有人对像他这样的外地学生不好。去年冬天,威海地区的雪下得很大,他说:为什么被老师派出去扫雪的总是外地孩子,上课倒垃圾的也都是外地学生?

  对这种收费政策,他始终认为“好像不公平”。“这种情况太多了,我是个代表吧。”

  在采访中,记者和晋齐有一段单独的对话。

  “这件事对你伤害大吗?”

  “只是觉得给家里的麻烦添大了。”

  “你恨老师吗?”

  “不恨老师,老师都挺好的。还不是上面压下来的。”

  在那封信中,晋齐的理想是当个赛车手,赚许多钱。但这件事之后,他的想法改变了。记者问他将来想干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当官!”

  “我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还有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将来要是真能管住他们,就抓他们。”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