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空间碎片研究将实施航天器防护等三大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0:3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国防科工委消息,“十一五”期间,中国提出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工程的战略思想,通过三大工程的牵引,有望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完善基础条件建设,提升为航天工程和科研服务的能力,使中国空间碎片的研究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十五”期间,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空间碎片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跨
越式发展。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国家,中国为保护空间环境、保障航天器在轨安全,于1995年6月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并于2000年启动“空间碎片行动计划”,加强对空间碎片观测、减缓和防护的研究工作。

  国防科工委在2001年就提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空间活动产生空间碎片的几点规定。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运载

火箭上面级剩余燃料排放的技术问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末级已成功地应用了该技术,从2001年至今的发射活动中,未发生在轨解体事件;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应用排控技术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长征二号丙和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末级任务后离轨处置技术正在开发,并已经过飞行任务试验验证。

  据介绍,“十五”期间中国严格控制空间活动产生空间碎片,并取得显著成效。已初步构建空间碎片防护的设计、评估、仿真和验证体系,具备一定的为航天工程服务的能力。开发了空间碎片防护设计软件包,可以进行航天器在轨运行中空间碎片碰撞概率和风险评估分析;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地面模拟试验手段有所改善,试验规程基本形成。空间碎片监测手段有所改善,获得一批自主的观测数据,掌握了碰撞预警方法和关键技术,初步具备了空间碎片监测预警的能力,可提供安全发射时段和危险发射时段预报,为顺利发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李迁)

  延伸阅读:“空间碎片”(亦称空间垃圾)是人类航天活动遗弃在空间的废弃物,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空间碎片总数已经超过4千万个,总质量已达数百万公斤,地面望远镜和雷达能观测到的空间碎片平均每年增加大约200个,大于10厘米的空间碎片现在已经近万个。大空间碎片撞击重则会造成航天灾难,如法国的电子侦察卫星CERIES被Ariane火箭的残骸撞击而失效;轻则因其航天器性能下降,降低生存能力,并提高运行成本,截止到1998年1月,美国的

航天飞机已经因为空间碎片的撞击而更换了70块舷窗;最有应用价值的轨道区域被污染,将影响到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碎片再入大气层时也存在风险,大型的或带有放射性物质的航天器无控再入大气层都可能使得地面人员财产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