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相深看:新客家的家园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4:5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抱朴子

  外省人与广东人在联姻中产生习俗冲突,婚姻双方究竟应遵从哪一方的习俗?日前此话题在网上引发热烈争议。比如广州人在婚宴上“回礼”的习俗,在广东的其它地方就未必通行,更遑论语言与文化有巨大差异的外省。于是冲突就常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

  问题并不是只要“入乡随俗”就可以解决的。新客家与本省人之间的不适应表面看来只是习俗差异产生的冲突,其实与新客家的人情面子关系网络不同于本省人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还是属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乡土社会”。这是一个在地方性的限制下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便是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通过婚姻和生育结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乡土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为了维系这个社会关系,人们便形成了许许多多约定俗成的习俗惯制。改革开放后,广东得风气之先,经济建设一直领跑全国,但经济的现代化并没有对广东本土的文化带来多大的冲击,具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人们依然叹早茶、讨口彩、行花街、逛波罗庙会、赛龙舟、登高转运等等,广东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岭南文化传统。虽然老城区的人口数量大为减少,但是传统人际关系的网络也并没有因为人口的迁徙而崩溃,传统习俗也并没有被人们抛弃,有的只是适应新时代而产生的变异。

  而新客家来自不同的省份,亲属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乡土传统依然在他们各自的家乡。新客家由于各自的文化传统背负着不同的精神文化行囊,这一精神行囊成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来到广东后依然坚守的一份传统。他们对自己家乡传统的坚守,与其说是对广东传统习俗的漠然、不理解,不如说是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很多新客家基本上适应了广东的饮食、气候、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的处理方式,但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有一个精神家园,就是自己的故乡。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年复一年的春运,拥挤的人流丝毫没有动摇新客家人归心似箭的决心。而在不同风味的菜馆,我们会发现聚集着不同方言的人群,因为饮食是他们怀乡的寄托。新客家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更缺少乡土性,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基本上是由同学、同事、战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构成的。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人情面子,他们没有太多的传统习俗资源可供借鉴。在岭南文化没有成为新客家认同的精神家园之前,新客家无论是坚守自己的传统,还是采取另外的变通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广东本地的习俗产生冲突。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