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人会让他们久等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5:21 深圳晚报

  本报发出为贵州毕节茨朗村捐建一所“深圳晚报读者希望小学”倡议

  深圳人会让他们久等吗

  本报记者蔡军汪阳来自贵州山区的报道在茨朗村小学采访的过程中,心里始终有一种酸痛的感觉:这里太穷了!这里的孩子太苦了!

  一个大山深处贫瘠的村子

  5月20日早上8时,记者一行两人风尘仆仆赶到了贵州省毕节市田坝镇。镇党委书记傅绍友和求助信的作者—田坝镇中学校长李大元等人一早就在镇政府等着我们。(相关报道见本报5月23日A12版)

  茨朗村离田坝镇还有十几公里,隔着几座大山,只有一条简陋的山路相通。茨朗村有大大小小十几个自然村,散布在起伏的山峦间。山上植被不多,大片大片的山石裸露着。这里属喀斯特地貌,“地无三尺平,土无三寸厚”,极为贫瘠荒凉。小路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幽深的沟壑,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我们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胆战心惊!

  四间简陋拥挤的教室

  茨朗村小学位于半山腰,一排4间低矮破旧的教室就是学校的全部建筑了。每间教室不足27平方米,窗玻璃没有了,墙体也多处开裂。“其实早就是危房了,但各年级还是像宝贝一样抢着用呢。”22岁的校长罗烨苦笑着告诉记者:由于只有4间教室,茨朗村小学一直未能完整地开设一至六年级,目前只开设了一至五年级,其中五年级还是租用破旧的农民房作教室。罗校长说:“下半年就只能设二至六年级了,如果新教室建不好,新生也不敢再招了,又有不少孩子要失学了。”

  一年级教室里,90多个学生密密麻麻地挤在不足27平方米的教室里,第一排学生几乎是直接坐在老师脚下。几块水泥砖架着一条长长的木板就是课桌了,课椅则是学生自带的小板凳。罗校长无奈地说:教室太少了,这样挤还有不少孩子挤不进来呢!

  租用农民房的五年级教室是一间残破的木瓦房,据说已有百多年历史了。房间十分昏暗,房顶破了几个大洞,阳光穿过,在房里形成几根强烈的光柱。老师们说:下雨下雪下冰雹的时候,这几个破洞可是师生们的心头大患。

  一群贫困而好学的孩子

  记者到茨朗村小学时,学生们正在教室里上课,朗朗的读书声在山林中回响。午休时间,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操场旁、屋檐下开始吃自带的午餐。午餐大多是米饭加一些酸菜、咸菜,也有些孩子没带午餐,从怀里掏出三四个烤土豆,那便是午餐了。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上了五个大大的字:我喜欢读书。

  几位充满奉献激情的教师

  教师的办公室兼宿舍也是租用农民的木瓦房,房子已摇摇欲坠,木墙板千疮百孔。老师们说,刮大风的时候,房子会咯吱咯吱地摇晃,感觉有些害怕。学校没有会议室,操场边一棵大树下整齐地摆放着几排水泥砖,那就是老师们开会议事的地方。

  茨朗村小学有6名教师,多半是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激情和朝气。罗校长说大家不是没有机会到条件好一些的地方去,这里的村民和孩子们尊敬我们,我们也舍不下他们。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真的渴望深圳人民帮我们一把!

  深圳人会让他们久等吗

  得知深圳晚报发出倡议要帮助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喜讯后,茨朗村的人们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

  计划修建的新学校有6间教室、两间教师办公室,面积400多平方米。按每平方米360元的单价,总造价约为15万元。茨朗村2000多名村民400多个孩子望眼欲穿地盼着,深圳人会让他们久等吗?

  阳光透过教室的破洞,照在上课的孩子们脸上。本报记者汪阳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