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岁能读会写”掀起语文教学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5:22 深圳晚报

  “八岁能读会写”掀起语文教学革命

  南山实验学校八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在南山实验学校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授对南山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南山实验学
校的“八岁能读会写”实验,是继集中识字,分散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情境教学和双轨并行、大量读写之后,我国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语文课程教材教法改革,是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

  实验经过

  集成先进经验催生教改之花

  2000年,南山实验学校根据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启动了“生本”实验,强调以学生为本,主张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决定教学的策略。几个月后,实验效果充分显示出来——大部分儿童可以捧起书本阅读。

  2001年初,为了解决大量识字可能出现的遗忘,一线教师创造性地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方法,对儿童进行电脑打字写作的训练。始料不及的是,这个过程触发了儿童写作表达的激情:大部分儿童可以在40分钟内轻而易举地打出几百字的短文,一年级人均习作量累计三四千字,最多的达到几万字。

  2001年9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启动,实验探索中不断生成的问题成为实验教师加强专业引领、校本研究的动因。一线教师先后借鉴上海“二期课改”、上海实验学校语文教学、扬州“亲近母语”及国外母语教育经验,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把李先启校长提出的“教育就是播种爱”的理念,得到落实和深化,引发了教师课程观、学生观的变化,使“要爱学生,会爱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成为以儿童发展为本实验理念的具体体现。

  因此,可以这样说,南山实验学校的“八岁能读会写”实验是国内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经验的集成。

  实验贡献

  突破识字瓶颈读写同步提高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认为,这项实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贡献主要有四点:

  一是找到了突破识字的“瓶颈”,使识字(解决“慢”)、阅读(解决“少”)、习作(解决“难”)几乎同时起步,得到同步发展。这项实验有思路,有操作办法,这个操作办法是:识字,培养兴趣—结合电脑键盘操作,边学拼音边学输入—初步阅读,电脑写话—进一步在阅读中识字、习作。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帮了语文教学,是两者理想的结合。

  二是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经验。这项实验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的理念。重视习得,因为,语文不同于数学等理科(线性的、知识的循序渐进的掌握),而是感性的读、悟、积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重视在读中学读、悟写,在写中学写、促读。在此过程中,学生更爱读写,更能读写,更会读写。

  三是以生为本,以爱为根。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是健全人格的形成,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惠及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教学评价同步跟上,对激励师生、推动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验启示

  “读识”“识读”结合激活倾诉需要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认为,这项实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关于识字。解决了若是识得多、快,便负担重的问题。一是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二是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巩固;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量阅读,在读中识(读识),在识中读(识读)。使汉字在语言环境中多次复现,由“引见”到“相识”再到“熟识”。网上阅读、电脑作文,还有效地解决了“同音代替”——从电脑中提取词语的过程,就是不断强化正确、预防错用的过程。

  2、关于阅读。大量阅读,在读中享受读书乐趣,读中活跃思维,读中丰富知识,读中悟得写法,读中积累语言(语句、范式)。顺其自然,在识得一定量字想读的时候,适时引导阅读。大约在识字接近1000时,激发阅读兴趣,进行读书指导正逢其时。这样,读书既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

  3、关于习作。先放胆,后规范。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述说,并得到关注和赏识。可以说,人人都想写。教师的责任就是激活倾诉的需要。在儿童需要表达的时候,用电脑弥补会写的字太少的不足,尽情释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不需要讲解过多的作文知识,学生照样可以写得内容具体,文通字顺,因为每一部名著都在告诉孩子该怎么写:熏陶—领悟—模仿—创作。

  实验经验

  经验一

  识字教学:利用汉字优势遵循认知特点

  借用儿童的经验识字。据心理学统计,6岁儿童入学时已有3500以上词汇量(口头)的积累。因此,在对教材筛选和组合中形成的识字学本中,实验教师大量选用贴近儿童生活、情趣的文章和歌曲,如童谣、儿歌、古诗、韵文等,使儿童轻而易举地凭借文章前后关系中熟悉的情境一边识字一边阅读(识读),儿童也在阅读中识得了更多的字(读识)。教材成为儿童从“习得”过渡到“学得”、从生活化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化的书面语言的“桥梁”。

  借用汉字的构字特征识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汉字的优势识字,通过形象联想、活动游戏等方法,让儿童整体感知字的音形义,轻松识记。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在多次复现中,得以巩固。

  先识后拼,电脑输入。先识读汉字,拼音学习延后。一是养成儿童直接阅读汉文的习惯,避免了双行阅读可能造成的干扰。二是有利于儿童凭借汉字的优势识记汉字、发展思维能力。

  汉语拼音学习与计算机键盘操作结合。使儿童学习输入的过程变成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儿童在计算机上打写,可以对系统字库、词库给出的同音字词不断进行判断筛选,反复再认,多次巩固,较好地解决了别字的问题。计算机打写和识字能力的同步提高,使二年级的孩子几乎不用老师“教”,自己就可以解决生字。利用计算机打写,从音节到词语短句到段落篇章,还引发了儿童利用计算机写作的方式。

  “先识后写”、“多识少写”。为减轻儿童写字的困难,实验教师还采取“先识后写”、“多识少写”的策略。如一年级应该认识的近2000个汉字中,必须手写的只有350个,且允许回生,允许反复。这样,保护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儿童能够尽快先读起来,只要先读起来,识字就不再是障碍。

  实验经验

  经验二

  读写互动:发展多向思维张扬健康个性

  从二年级开始,实验以阅读与写作为重心,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主题单元阅读。主题单元教学以课内阅读为主,其特点是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在对几种版本的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重新编排组合的基础上,实验教师由核心问题切入,整理成单元包,先是研读文本,精读一篇,略读几篇,浏览一组。继而通过主题引发的整本书阅读,以及综合实践和习作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使得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

  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以个性化阅读为基础,以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相结合。阅读的初期阶段,允许儿童不求甚解,先培养他们对书的亲近感。在引导孩子自由选择中,培养个性化的阅读。随着学生读书兴趣的日渐浓厚,通过儿童文学作家的讲座,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课、导读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和经典文化对话,学会深层阅读。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阅读教学中,一线教师利用课文内容生成的问题创造性地把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引导学生给课文补“洞”促进读写。周美英老师认为,每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都可能生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来。她认为,能问“为什么”、“怎么样”的地方就是有“洞”的地方,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仿写。教材选文有的清新艳丽,有的明快激越,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简约凝练。学生以经典的文章为范文,浸润在与课文语境特别相似的语境中仿写,可以使孩子的语言能力能得到迅速提升。

  计算机和网络为儿童的倾诉、表达提供了平台。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和地方。实验适时开发了一系列网上平台,如:一、二年级的习作园地,三年级以上的互动作文,从而使儿童在写字量不足以手写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顺畅地表达思想。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是倾诉者,教师、亲人、同学则担当了倾听者的角色,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倾诉和交流的快乐,形成了孩子写作的“场”,这个“场”能让孩子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长久地保持“写”的勃勃兴致,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使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先放胆,再规范。实验主张先激活、满足儿童“写”的需求,让儿童大胆写、喜欢写。这种写作还出现了有趣的儿童自发的自我“修复”现象——从初始的习作错别字、病句比较集中到随着阅读和写作经验的丰富,大量书面语言的熏染,儿童的习作越来越规范。

  各年龄段儿童的作文发展也是儿童大量阅读后,思维发展、知识积累、兴趣扩展,自然发展起来的结果。这种现象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根本不会出现。仔细分析,孩子的作文在各年龄段都呈现着鲜明的特点:

  一年级主要是激发儿童写的兴趣,因而采取开放性写作策略。教师不让学生做命题作文,而是鼓励儿童编写故事。

  二年级是活动作文。孩子们积累了大量词汇,表达欲望越来越强,且习作开始倾向于写生活中的感动。于是教师把学生带出校门,让孩子们从景物、动物、植物等不同角度写所见所闻所感。

  三年级是个性作文。由于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男孩子开始表现对数学、历史地理、科技天文的热爱,女孩子开始倾向对人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开始追求表达的深度和质量。孩子由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到关注外面的世界,用成长中获得的理性感悟生活,关注社会。学生习作不再追求篇章的长短,字数的多少,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实验教师素描

  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李晓艳

  开学第一周,在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时,李晓艳老师发现孩子们学前识字差异非常大,有的只有几十个字的积累。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认字相当费力,一节课的生字二三十个,其他孩子大部分都能解决,可这几个孩子却多半记不下来。

  于是,李老师采取“上课紧盯,时不时地叫起来回答”,“下课紧跟,时不时地叫过来认字”的方法,甚至放学后还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教他们复习生字。一段时间后,李老师发现,这样“补课”的效果并不好,孩子累,自己更累。更令李老师犯怵的是孩子的脸上出现了腻味的表情。在和实验组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才明白应该“等”孩子。于是,李老师先给自己减压,不再要求这些孩子把每天学的生字全部解决。除了每堂课上尽可能增加这些生字的复现机会外,还经常和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摆生字卡的游戏,让他们和生字亲近起来。一个学期下来,这几个孩子居然也认会了上千个字。

  第一学期末,全班的孩子都开始课外阅读了,看着那几个曾经令自己发愁的孩子专注的表情,李老师真正体会到李先启校长“耐心等待‘迟慧’的孩子”那句格言的深刻寓意。

  欣赏孩子成长的不同样态——宋鹏君

  谈起会爱孩子,实验教师宋鹏君有着自己的亲身感受,那就是善于发现孩子成长的契机,创设适应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种花朵都以最美的姿态绽放,每个孩子的特长和优点都能得到释放。”

  于是,对数字特别敏感但只能“挤”出几十个字的谢熠,写出了《我爱数学》、《我最喜欢的数学公式》、《神秘的虚数》、《有趣的悖论》等“宏论”,“奠定”了班里数学“天才”的地位;齐映南把绘画才能迁移进写作中,在班里成为最具想像力和富有画面感的孩子;刁伟哲在恐龙研究方面成了有“建树”的“学者”——曾接到全国性恐龙学术会议通知;以前只顾自己感受的小雨,通过写作越来越理性,在成为班里高产“写手”的同时,也越来越得到伙伴们的理解……

  宋老师还在网络日志上开展了“天使留言”活动,引导孩子们互相接纳和欣赏,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藏起翅膀的天使,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同学,欣赏和发现自己朝夕相处的伙伴的优点。很快,网上出现很多署名为“你的天使”的留言,一句句闪烁着智慧和关爱的语句,留下的是宽容与欣赏。

  换一下视角就会不一样——齐胜男

  齐胜男是一位老教师,以前她只要一走进教室,学生便会鸦雀无声,年轻老师佩服她的威严,她自己也为能“不怒自畏”而沾沾自喜。参加“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后,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爱每一个学生”。齐老师开始进行自我反思:我的“严”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吗?正是有了这样的反思,才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在“关爱动物”的主题单元教学中,齐胜男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一个在课堂上从未主动发过言的女孩高高举起手来,非常肯定地说:“齐老师喜欢牛!”齐老师挺纳闷:“为什么?”她说:“牛的身上只有黑色和白色,齐老师总穿黑色或白色的衣服,所以齐老师一定喜欢牛。”笑声过后,齐老师真诚地表扬了她:“你有两点比别人强,第一,你的观察能力很强。第二,你推理能力强,你能从奶牛颜色的特点推想到老师着装的特点,说明你很了不起,凭着这种超强的推理能力,将来一定能当上侦探。”孩子高兴极了,下课后,她第一次走近齐老师,亲昵地贴着老师的耳朵悄悄地说:“我以后要当警察。”这次经历,使齐老师领悟到:换一下视角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学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激情享受孩子的成长

  ——周美英

  “不能做自己所爱的事情,就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周美英老师一直以这句话来要求自己。她说,教师有了激情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周老师每天最高兴做的事,就是读孩子们的文章。她说:“文章中的鲜活语言,透出的童真童趣,流露的独特个性,有时让我欣喜不已,有时让我自叹不如,有时让我拍案叫绝。孩子们在快乐地书写着、成长着,我在享受着、收获着,真正体验到了当一个语文老师的愉悦感、满足感、幸福感。”

  班里一位学生向一家杂志投了一篇题为《家是什么》的文章,杂志社编辑特地来访问周老师:“真的很难相信这是三年级的孩子写的。”周老师打开班级网志给他看,当编辑看到全班孩子课堂上的表现时,惊喜地拉着周老师的手说:“以后您一定让孩子们多给我们杂志投稿!”

  “以激情享受孩子的成长,孩子们的创造力就会不断爆发!”周美英老师如是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