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蚶江泼水民俗要创新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6:00 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石狮海上泼水节民俗活动试水市场,遭遇尴尬。专家建议说,民俗活动应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以期获得市场认可。昨日,本报报道蚶江泼水节活动在筹备阶段,遇到重重困难的消息后,引起泉州、石狮部分民俗专家和企业的关注。

  【部门】

  挖掘内涵立体包装

  “海上泼水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该在有所保留的基础上发挥,有所创新!”泉州市文联主席、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陈瑞统指出,泼水节在内容上,应该适当增加文化含量,充分挖掘“闽台对渡”文化。

  在这个问题上,陈分析说,“闽台对渡”将是蚶江与台湾之间独特的文化渊源。本来,两地之间就有血缘、地缘等关系,而如今的泼水习俗文化,则更是一种“文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如何将泼水节全方位的文化内涵进行包装、推介?这就需要组织者去挖掘,在媒体宣传推广上下工夫,才能引起各方更加关注泼水节文化。

  对此,石狮市文化馆颜馆长则认为,泼水节要走市场化路线并没有那么容易,企业冠名赞助难以有延续性。企业要出钱冠名,就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如果没有效益回收,恐怕难以找到企业来冠名。

  颜指出,蚶江海上泼水节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应有政府介入,由政府来倡导,群众参加,走民间发展的道路,“像云南泼水节那样,变成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时间一到,群众都会积极参加,想不去都难。”

  【专家】 学云南泼水 保留传统有所创新

  “民间民俗文化比较容易推介出去,因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昨日下午,陈瑞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民俗活动的特性之一,就是民间性;泼水节可以通过区域间的联欢、比赛等性质,吸引各方参与,还可以采取企业赞助或者民间赞助的方式,激励民间、企业参与的热情。

  陈先生说,过去民俗活动的背景,是依附在重大节日里,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作为节庆重要的活动,民俗结合节日时段来营造氛围,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可和政府的支持。在闽南,海外“三胞”、当地企业等回家乡做的公益事业、投资兴业等活动,往往也喜欢在民俗活动中举行,以期博得“热闹”、“彩气”,这是闽南独特的心理文化,这让民俗活动能够越办越“红火”。

  如今,在遭遇市场困惑后,除了对地方民俗活动的保护外,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传统的方式运作,其范围比较窄,建议走出单层的文化圈,取得多方帮助,有所作为。他举例说,相对海上泼水节,石狮舞狮文化就做得比较到位,不仅在国内夺得全国大赛奖项,还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陈先生说,他曾两次参与云南西双版纳陆地泼水节活动,对当地营造的气氛感受颇深:这已经成为西双版纳整个旅游项目的主打品牌,泼水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来宾、游客被当地的泼水民俗风情所吸引。在他们看来,泼水是一种很特殊的精神文化享受。

  陈进一步分析说,云南和石狮泼水节两者之间特点不同。首先,在场地范围上,蚶江是海上泼水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云南泼水节,民俗风情园到处可以泼水,场所没有限制。云南少数民族的泼水节,还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友好、尊重、祝福等。

  此外,云南的泼水节选择了适宜的气候进行,时间在4月13日~15日,这在当地是气候最炎热的阶段,让游客享受一下“泼水”洗礼,也是一种身体上的享受。

  海上泼水节,则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创新;除了海上的泼水、赛龙舟、抓鸭等项目外,可以从海面延伸到海滩、岸上,整个活动项目更具整体性,形成立体景观,这样会让活动更热闹,更具参与性。

  【企业】 结合区域品牌 带旺人气财气

  “如果海上泼水节不加以传承,对于地方来说,是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昨日上午,看到本报刊登的消息后,石狮建联大酒店陈总给本报打来电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总介绍说,早在2004年5月份,国内媒体曝出“韩国将申请端午节为其文化遗产”一事,虽然经过官方证实未实际操办,但却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如今,石狮蚶江泼水节遭遇尴尬,说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及所能创造的效益,没有挖掘。

  陈总介绍说,这几年,他都会抽空去现场欣赏泼水节,第一感觉便是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其热闹程度很难从其他普通民俗活动中再现。人气必然会带来财气。泼水节所营造的人气,必定会对本地消费带来影响。

  在陈看来,蚶江作为中国西裤名镇,应该将这一区域经济品牌和民俗活动做个结合,探讨如何包装,实现双赢。而作为泼水节这个单体项目,活动应该更加规范化,增加配套项目,才能将来游玩的客人留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