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子当在京津沪?高考“地域歧视”坚冰何时破(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7:03 国际在线

  如果以总人口为基数来计算,北京有1500多万人口,今年北大(包括医学部)、清华下达给北京的计划共1020人;山东有9200多万人口,北大(包括医学部)、清华下达给山东的招生计划共190人。以此来计算,在北京,1.5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8.4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机会相差32倍。

  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每年投放的
招生名额仅二三十人,是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几十分之一。地域性的名额分配限制,把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孩子挡在了名校门外。

  甘肃省招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名校在甘肃招生比例较少是一个多年存在的现象。近几年,虽然考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名校追加的计划没有明显变化,这使得甘肃考生在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录取比例非常低,相反录取分数线在各地名列前茅。

  名校招生指标应该怎么分?

  高校招生名额,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高校招生名额的地域性划分,一直饱受社会诟病。今年,中国政法大学宣布,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省人口比例确定,这样,山东、河南、四川等三个人口大省的招生指标都历史性地突破了百人,而去年这三个省的招生指标分别为92人、92人和60人。有媒体评论说,中国政法大学的此项改革可以说是解决高考招生地域不平衡问题的“破冰之举”。

  专家认为,目前国家部属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办法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当年适当照顾大城市的优先发展,为大城市优先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权宜之计,但是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效率优先已经逐步转变为公平优先,眼下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尤为必要。

  但是,高考招生指标的改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要让国民平等地分享优质高教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协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专家认为,从教育公平的原则出发,部属高校的录取办法可以设计一种合理的学额分配方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分配学额,分配的依据应主要考虑学龄人口,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巨大差异。

  曾宪文认为,应该承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差距,高校招生指标的分配既应该照顾到各地人口总量,也应该考虑到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可以在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基础上,设计部分权重系数,例如:万人口中知识分子的比例、人口素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等。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陈柳钦认为,在反思高考的地域歧视时要少一点冲动和激情,多一点理性和冷静,不要把公平的问题极端化。高考改革的方向,绝不是“全国一张卷,全国一道线”,而是“自主招生”。改革目前高考地域歧视的方法也不能一刀切,教育部直属院校、国务院各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政府所属高校等不同性质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改革办法。(记者:张晓晶 宋常青 周润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