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北京春夏之交美国白蛾成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0:49 21世纪经济报道

  1小时,2小时,3小时,3小时零5分钟。

  它终于从一颗大约4米高的桐树底部爬到了腰部,开始工作。

  2小时23分之后,一张面积约6平方厘米的白色网格状物品完整的覆盖了一片桐树的叶子。虽然不太规则,但仍旧能够清晰的看出网格横竖之间的分割。

  它没有休息的习惯,甚至在一边吐丝的同时,它还能偷闲产卵。负责监控它的人说,在大家都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候,它仍然在不停的吐丝结网,最终,它的分泌物结成的网格,将成为它进食的指引,吃完一格,再吃一格。

  第二天,当监控者再度来看它的时候,不但那片树叶,甚至周边的2片树叶都消失了。这些都成了它的食物。

  监控者伸出手指,很轻松把它夹住,然后捏死——对于它来说,人类的手指实在太过庞大,作为成年虫体,它最长也只能长到17毫米,甚至还没有人的手指头大——但它的食量,实在惊人。

  它叫美国白蛾(Fall webworm),一种以绿色植物叶子为进食目标的害虫,每个仲夏和初秋,它吐丝结网包裹叶片,形若天幕——人们又称之为秋幕毛虫。科学家们说,它知道人类的强大,但却不认为人类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产卵2000粒左右,子又生孙,一棵树上只要有一个成熟雌性白蛾,那么,它的子孙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吃光所有的叶子。

  2006年的春夏之交,最适合产卵和进补的季节,它又来了。

  白袍巫师

  每年的三月一过,北京市林业局林业防护站的工作人员都要开始例行的病虫害监控工作——保持在十度以上的气温和连绵数百公里的防护林带是最合适病虫培育下一代的温床。

  林业局的工作人员们相信,即便防护措施做得再合理,总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缺口让他们始终要保持戒备——比如,美国白蛾。

  在传统的学术定义上,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和

墨西哥

  我国科学界的人士更愿意将之称为“白袍巫师”——一种以自我繁衍能力为核心手段,试图全面吞噬绿色的“敢死队员”。

  科学家说,这是一种随意选择食物的害虫,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它钟爱北京的春夏之交,这里温暖的气候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繁衍能力——继而,它的家族力量开始展现,当一个又一个的白色网格连成一片时,它们将会在自己的天地里暴饮暴食,最后,将所有的绿色一扫而光。

  它果然来了。

  从3月25号开始,北京市林业局陆续接报有美国白蛾出现的消息。最终在4月份,他们的统计最终显示出一个多点开花的格局——美国白蛾疫情已经涉及到了当地的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怀柔、密云、昌平、朝阳和丰台,共9个区县,北京市周边的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美国白蛾发生情况也十分严重。

  这最终构成了环保学上所谓的“蚱蜢效应”——一个白蛾可以视为一个点,多个点最终形成了“蚱蜢”跳跃的平台——最后,它的辖区将会完整覆盖一片树林。

  而更加难以控制的是,美国白蛾的超级强大的繁衍能力将会使所谓的“蚱蜢平台”越来越多,难以控制。

  进入5月份以后,北京市二环以内的多个小区发现了美国白蛾的踪迹——这是它从1979年传入中国以后,北京二环地区首次接报其出现的消息。

  在林业防护专家看来,这只能预示一种结果——美国白蛾已经开始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城市区,而且,它已经寻找到适合它迁徙以及繁衍的通道,而这个事实,则有可能使北京的林业防护体系面临一场战争。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吴坚总工程师说,美国白蛾如果进入市区,其见树吃树、见草啃草,能够危害的北京植物达到100多种。

  前车之鉴来自1995年的天津,当时发生在天津市塘沽区的白蛾暴食绿叶事件,最终导致了该市灾区60%、28万亩的树木变成“光头”——“就好像是火烧过后一样”。

  而在2003年就已经被它入侵的河北廊坊,目前发生范围已扩展到该市10个县(市、区),蔓延速度快,疫点增长惊人,危害程度严重,该市北部三县(市)90%以上村庄的林木树叶被吃光,并且危害到白菜、大葱等农作物。

  “它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嘴巴”,中科院华南研究所的专家说,它是绿色植物的天敌,也是人类的心腹大患——仅就在经济意义上,它每年将会带来超过百亿元的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专家提醒,如果对此不能有效遏制,2008年奥运会将会成为没有绿色的盛会。

  特攻队

  对于贪吃的美国白蛾来说,在它的世界里,寻找下一片食物用以取代即将吃完的食物,显得比什么都重要。因而,在温暖适宜而且供给丰富的北京,不停的往前是它唯一的选择。在学者们看来,它的这种挑衅显得肆无忌惮。

  中科院华南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曾经对东北地区的白蛾状况进行过研究,他的结论是,美国白蛾已经发现迁徙的最佳通道——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和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使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的时间大大缩短,而这个也给它提供了搭“顺风车”的可能。

  吴坚说,北京二环内首次出现美国白蛾,与“五一”期间人车流动频繁不无关系。据他介绍,美国白蛾有两个特点:喜腥逐臭及“借助”交通工具可长途传播。“如果游客从疫区来,就很容易成为美国白蛾的‘交通工具’”。

  而长途旅行正是美国白蛾的强项——它的幼虫可以耐饥10天,化蛹后可以在长达5个月里“不吃不喝”。

  更为夸张的是,即便在长途跋涉中,美国白蛾的繁衍速度没有任何程度的减弱——只要落地找到绿色植物,它的庞大子孙队伍将会以几何等级出现――如果不加任何控制的话,一个成熟白蛾繁衍到第三代,其家族队伍就可以吃掉一个大树的所有叶子。

  北京已经见识到了它的繁衍速度——据北京市林业局监测,2004年北京仅发现5个区县的90个村(点),而目前已扩展到9个区县的933个村(点),受害面积为9300亩。

  而每年5月前后——这正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巫师”的幼虫开始吐丝结网,吞噬叶片,可以把整棵树的叶子吃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树死亡或影响正常生长。

  吴坚说,美国白蛾在其原产地并没有如此可怕,是因为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在美国,它的天敌就有20多种,以至于在当地,它甚至并不太被认可为一种害虫。

  而从1942年从原产地美国传至国外时,它的天敌并没有随着一同出现,因而,在自然界的争斗中,美国白蛾第一次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肆意而又疯狂的成长——直到传入北京的核心城区。

  巫师的敌人

  在攻陷北京二环之前,“白袍巫师”在20天内,先后占领了北京的延庆县、以及此前从未发现过白蛾的房山区——作为北京的郊县,这里一直作为一种生态屏障存在——要么抵挡风沙,要么成为害虫侵袭的前沿阵地。

  而到北京二环出现美国白蛾以后,北京市林业局的专家们发现,北京全市都已经成为战场——这也就意味着,曾经的屏障都已经失守——剩下的工作相对简单,要么迎战,要么,看着北京变成一个灰色城市。林业局的专家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入侵”案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研究白蛾的学者们发现,他们将要面临的实际上是两场战争——一方面是美国白蛾的进攻,而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化带来的生物入侵。

  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入侵了中国。吴坚说,美国白蛾以及其他的生物入侵,对中国林业和农业造成的损害大约在670亿元左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文件中也指出,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正在快速增长,贸易和经济的普遍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外来入侵物种现象的发生和发现——越是和全球贸易体系联系紧密的国家,外来入侵物种也越多,这与地球上的运输网络发展、移民比例、旅游人数、商品交易等方面呈正比的关系。

  专家们更担心的是,世界各地出现的生态系统破坏(如植被丧失和水土流失、土地和水道污染),使外来物种更容易立足并成为入侵物种,并从减少的生态竞争中获益,成功成为优势物种。

  学者们说,尽管一些物种有能力入侵到那些受到良好保护且未被干扰的生态系统中,但似乎外来入侵物种更容易入侵到人类干扰过的地方,例如农田,人类集聚地和道路——这正是此次美国白蛾的爆发所显示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这场针对美国白蛾的战争成为一个样本——用以检讨中国的生物入侵反应机制以及应对能力。国家林业局的正式文件说,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于是,在北京南郊的一个机场,每天都会有几架运五飞机升空,它们携带的杀毒制剂将会成为这场战争的第一个武器——北京使用的是生物制剂和仿生药剂,“它的作用就是抑制害虫蜕皮,使其无法蜕皮生长,憋死在皮里”。

  “遏制白蛾的繁衍速度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要消灭成年白蛾”,北京市林业局林业保护站的官员说,“白袍巫师”的天敌是另外一种名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虫子——它的长度只有1毫米,但作用远远大于人的手指。

  这种小蜂拥有异常尖锐的产卵器,能刺透美国白蛾坚硬的蛹表皮,而一头周氏啮小蜂产下的200多个“宝宝”能吃光一只蛹内的所有营养。

  “美国白蛾赖以取胜的法宝在于繁衍速度和食量,而啮小蜂的食量和繁衍速度更加惊人”——用一种生物来遏制另外一种生物,在学者们看来,这是最合适的一种取胜之道。

  据称,北京目前已经培育了6亿多头周氏啮小蜂,5月份,它们被陆续投放到林间,充当人类的武器。

  而在已经爆发白蛾灾害的山东地区,除了喷洒药剂和投放啮小蜂之外,还号召展开一场“人民战争”——全民动员,来应付这场生物入侵事件。在国家林业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官员号召其他地方向山东等地学习,并将之称为“防治美国白蛾的典型”。

  该局官员说,要动用一切力量,“毕竟,它已经打过来了。”(本报记者杨磊 北京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