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进京指标地下交易活跃 90%学生愿意花钱购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0:33 新华网

  随着大学生毕业时间的临近,类似叫卖进京指标的帖子又频繁出现在校园和网页上

  记者日前在某著名网站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本公司有进京指标,可为应届毕业生办理北京户口,可以拿到户口接收函确认后付款。需求者请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帖子下面,还留有电子信箱作为联系方式。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为17.8万人,其中京外生源达一半以上。记者发现,随着大学生毕业时间的临近,类似叫卖进京指标的帖子又频繁出现在校园和网页上。一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为了留京,不得不花几万元购买进京指标。

  专家认为,目前进京指标政策的实施可以暂时缓解城市人口过多,或者引进需要人才等问题,但这种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控手段,在人才市场逐步成熟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失去其本来意义,因此,应尽快打破不合理的户籍壁垒。

  进京指标成稀有资源

  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2005年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程序》,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需具备四个条件:首先,进京审批表(一式两份),由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盖章;其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须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第三,毕业生已修全部课程成绩单(30门课程以上),须学校教务部门盖章;第四,英语四级或英语六级证书复印件。

  “一般学生能达到后两个条件,最关键的是要具备两个‘指标’。”北京某大学的杨老师告诉记者,“除必须有学校的‘留京指标’外,还需要京内用人单位有人事部门批准的进京指标,二者兼备,才能签订三方协议书,办理派遣。”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搞到学校的留京指标相对容易一些。”北京某大学学生周建成向记者解释,因为目前能与有指标的用人单位签约,搞到进京指标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只要学生有需求,学校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如果没有单位接收,学校的留京指标就如同废纸一张。”

  记者查询相关规定得知,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办法》,《办法》规定,对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单位的进京指标发布没有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求,向国家申请进京指标,也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一定要提前做计划报批。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有进京指标,可最需要人才的非公经济却没有。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指标过剩,一些单位没有指标的现象发生。

  从北京市人事局网站上的资料来看,虽然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总数逐年递增,但给非京籍毕业生的进京指标数量近年来没有改变。“每年有庞大的京外生源想留京发展,进京指标自然就成为稀缺资源。”

  据知情人透露,很多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为留京,通过各种办法购买进京指标。

  进京指标地下交易活跃

  记者近日在某著名网站论坛上随意选择了一个叫卖进京指标的帖子,并发了一个电子邮件。

  一位自称是北京某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杨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我这里有四个指标,一个2万5千元。你如果全部要,可以优惠,每个2万3千元。”据杨先生介绍,企业每年都有多余的指标,这些指标的价格都是企业内部定的,大部分要上缴单位“小金库”,他只是赚差价,比如企业内部定价2万元,他就报价2万5千元,从中赚取5千元。

  杨先生向记者透露,“这些‘指标’闲着也是浪费,还不如卖掉,弄点儿钱给职工搞福利。我们每年都专门安排一个人出售这些指标,实际上,其他一些公司也这么做。”

  “毕业生专业不同就可能有很大差价,体育和艺术类的就非常难办,因为一般单位很难有需要这类毕业生的理由,所以价格就贵一些。”杨先生还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办理过程,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成绩单和四级证书等相关材料后,公司会出具接收函,毕业生持接收函到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签订个人、学校、接收单位三方协议,然后去人事部门审批。

  “一般五个工作日内可办下进京指标。”杨先生看到记者有些犹豫不决,就特意强调,“等你拿到户口接收函再付款也可以。”

  据了解,一般叫卖的进京指标来自有权申请留京指标的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可见,留京指标之所以地下交易活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企业或个人利用了政策空子,将通过优惠政策获得的进京指标,当成了稀缺资源出售。

  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留京指标地下交易市场需求量大,是地下交易市场活跃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随机调查中,90%的同学表示,如果价格合适,愿意花钱买指标。

  “找工作的时候,我会优先选择一家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一位来自云南某城市的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从云南考到北京读大学,家乡人会觉得留在北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如果户口被打回原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混得很差劲!”

  “如果有户口,毕业生留在北京,心理上容易有归属感,再说附属在北京户口上的子女教育、社会福利等相对优越的条件,也是十分诱人的。退一步说,即便是一时失业,也还能被纳入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因此,这一切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说,的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剖析“进京指标”

  记者了解到,进京指标“买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公权寻租的过程。进京指标绝非现在才有,也不是某个企业的发明,而是户籍制度下引进人才的产物。

  专家认为,目前这种“进京指标”存在严重的问题。

  首先,背离市场规则。“指标”本身就带有指令性、计划性和权威性,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进京、留京指标是一种社会资源,政府在这种资源的分配上,应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使所有符合进京条件的人,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现在这种由政府分配进京指标的模式,实质上体现的是对人才自由流动的限制,从长远来看,对地方的发展没有益处。

  其次,折射出明显的歧视。按有关规定,能获得进京指标的单位,只有那些国有企业和特批的高新技术企业,而其他企业,比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则没有这种“待遇”。

  第三,容易产生腐败。由于学校和企业分别掌握着“指标”分配权,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这种分配权很容易落到个别人手中,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记者了解到,有关“留京的择优条件由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的规定,使得各高校握有指标分配权力,存有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留京调控比例之外仍实行部分单位单列的做法,“高新技术企业”不受指标限制,为买卖留京指标预留了空间。

  学生为了获得这些指标,在没有踏向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面对腐败,他们在千方百计用各种手段购买这些“指标”的同时,受到了腐败的影响。

  第四,浪费行政资源。由于进京指标地下交易活跃,使人才和企业之间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挂靠,没有事实上的工作关系,而户口、档案却在“空转”。在这个过程中,行政资源被毫无实际价值的“程序”大量浪费。

  进京指标的最后追问

  北京市进京指标的分配,实际上存在着不透明、不公正的问题,因此,户籍管理部门有一项工作应该做,就是对北京市的户口登记状况,尤其是近年来那些进京指标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和

审计,从而给予严格把关。

  尽管北京市有关部门表示,就非法倒卖指标的行为而言,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企业的指标,并给予处罚,有专家却认为,在整个北京市的户籍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之前,这种买卖进京指标的现象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很多人也认为核查、处罚,只是治标之策,要想让人才引进真正走上理性轨道,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彻底打破不合理的户籍壁垒,剥离附加于户口之上的种种“特权”。(李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