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来工子女在南京就学享受“同城待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3:36 新华网

  2001年,《南京市流动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在江苏全省率先出台,之后该市又不断推出新政,不仅保证全市外来民工子女“有学上”,还力求使他们“上好学”。目前,该市5.2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民工子女在宁就学率达99.85%。去年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南京调研考察时,对外来民工子女在宁就学享受的“同城待遇”表示赞许。

  “三类接纳”:让更多民工子女走进“公办”

  为破解“民工子女上学难”这个全国性难题,南京市有关部门早在6年前,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调研和实践,并始终把破解难题的着力点落在“以公办接纳为主”这把“金钥匙”上。

  2001年,《南京市流动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出台,将流动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实行“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适量扶持民办学校”的基本政策。2004年底,教育、财政等六部门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并下拨17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解决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难。目前,南京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民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已超过75.2%。

  据介绍,南京的“公办接纳”采取集中接纳、布点接纳和全面接纳三种主要形式。各区县都有1至2所公办学校专门集中接受民工子女就学。一些区县根据民工居住分布情况指定一定数量的公办学校实行兼收民工子女。2004年,鼓楼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政策,规定对民工子女也实行“就近入学”,目前,该区内30所小学已有23所小学全面接受民工子女。在成贤街小学这样的省级实验学校,在凤游寺这样的新型小班化实验学校,也都活跃着民工子女的快乐身影。

  为了让更多的民工子女能就读公办学校,从2006年起,南京教育部门对接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读的公办小学和初中,按照小学生每人每年12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80元的标准实行经费补助。

  “三同要求”:让民工子女走出“边缘”

  南京的“同城待遇”政策,不仅保证了该市每一个适龄民工子女“有学上”,而且努力让他们“上好学”。

  在玄武区成贤街小学,六(4)班的外来民工子女接近一半。全区举办写字比赛等活动,为校争光的常常就是这个班。该班几位任课教师至今还记得,两三年前这些孩子陆续转来时,很多家长心怀不安。“抬起头来,像真正的成小孩子一样走路。”该校蔡燕校长介绍,大部分民工子女家境困难,学校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自信自强起来。这些孩子很喜欢学校,他们常常早到校、迟离校,几位年轻教师乘机更多地走近他们:谈谈心、补补课、打打球。“不同背景的孩子同在一个班,差异其实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智慧的教育就是善于利用这种资源去组织学生共同发展。”蔡燕说。

  鼓楼区宁工小学的“半壁江山”都是民工子女,很多客人来到学校后都十分诧异:民工子弟学校会有如此现代、优美的校园校舍?本地孩子和民工子女似乎很难分清?据了解,该校把民工子女和南京孩子实行混合编班,在教育要求上也都一视同仁。去年10月,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调研时,对该校实行的“同城待遇、同班教学,并取得基本同等的教育质量”,给予充分肯定。“三同政策”,使民工子女不再成为校园中的“边缘人群”,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据介绍,南京市在教育收费、招生考试等方面不断为民工子女就学创设公平性的政策环境,并将民工子女学校的经费使用、学籍管理、校园安全、教育教学、教师选聘、教研培训等工作纳入全市常规教育管理之中。“十一五”期间,该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正从扩大接受规模走向提高教育质量,从保证民工子女上学安全走向保障受教育的各项权利。 (新华日报/记者 任松筠)

  相关链接:

  来源:东方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