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有“免费”没“情结”难成气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0: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照例是在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年年提的老问题“博物馆免费开放能否成为常态”又在媒体上热闹了几天,然而,有人提出,要想让参观博物馆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常态”仅靠免费是不行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照例,各地纷纷举办各种活动宣传“世界博物馆日”。年年提的老问题“博物馆免费开放能否成为常态”又在媒体上热闹了几天,但一周之后,
似乎博物馆的话题已经“撤离”各个相关版面,博物馆门前又恢复了往日的“清静”。票价高低未必决定游客选择

  事实上,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国内各大博物馆还是不惜余力地举办了各种活动,比如,上海国际博物馆展示“无形遗产”,一些优秀历史建筑首次让观众免费参观;广州的博物馆这天全部免费参观,受到市民热捧;青海省博物馆和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宣传活动,向2500多名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虽然前不久,北京市领导提议,北京市内非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一般公园、博物馆将逐步免费对公众开放,免门票后的正常维持费用,将由政府予以补贴。但到目前为止,北京没有几家公园或博物馆做出表率。有媒体发布调查,称票价仍是阻碍老百姓进入博物馆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外徘徊,但最终因门票价格而却步。

  对博物馆高票价的质疑,一直未断,似乎争取到博物馆免费参观的国家政策,博物馆就可以迎来满门“宾客”,国民文化素养就可以得以体现。事实上情况是怎样呢?今年五一长假,到上海游玩的李先生说,他发现在上海博物馆能走上一天站上一天。人通常不少,但差不多一半是外国人。他说,假期里,自己的表舅在成都玩了一个星期,却根本没想到去他住宿的街对面的“川博”看一看。假日去南京游玩的夏女士,发现陵墓游人如织,且门票昂贵。而南京博物馆的票价虽然没陵墓高,却少有人参观。假日期间的北京西直门外大街,更是总能看到两幅对比鲜明的景象:街道北边的北京动物园门前买票的人排着长队,其中多是结伴的年轻人、带着孩子的家长;而马路对面的古动物博物馆,却像沉睡的城堡,门可罗雀。培育博物馆情结才是问题的重点

  有专家指出,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博物馆的地位特殊,作用不可或缺。博物馆文化是过去的文明成果、历史进程中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类文明代代相传。

  但是,博物馆为何“旺”不起来?“国际博物馆日”为何成了应景的话题?博物馆为何成了过气明星?有人断言,就是实施了博物馆免费参观,博物馆也很难变成文化热点,进入百姓文化生活。因为对于国内文化生态来说,高门票不是关键问题,怎样培育国人的博物馆情结才是问题的重点。

  据了解,英国是发展出博物馆学的国度,也是全世界博物馆密度最高的国家,而伦敦就是博物馆的首都。伦敦博物馆众多,大英博物馆、格林尼治天文台、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等基本上是免费参观,很多英国本土居民,都有在博物馆消磨时光的习惯,在博物馆里体验让“浮躁的心一下子变得宁静,宁静的心一下子变得灿烂”,在博物馆学习知识,感受人生。

  据去英国留学的小留学生胡蓓说,英国博物馆的魅力还在于丰富而多变的展览方式,展览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让人看见了过去,体验了现在,也想象着未来,和国内人们对博物馆印象大不相同。胡蓓今年17岁,自从小学4年级以后,在国内再没有踏进过博物馆,她说,小学去过自然博物馆3次,但任何新的变化都没有,每次看一圈最多半个小时。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过这样的话,“就现在的展品内容和展出形式,哪怕门票收费再降,也竞争不过网吧”。

  同样有过英国留学经历的王渊明说,其实在英国参观博物馆,并不需要拥有丰富的艺术背景,才能体会博物馆及美术馆带给人们的喜悦。英国的博物馆建筑及空间设计上充满奇情奇趣,暗藏着更多惊喜。只要打开它的大门,那里就存在着“发现”的愉悦,“阅读”博物馆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与旅行的艺术。英国媒体公布的一份调查就显示,英国人认为博物馆“非常浪漫”。在500位接受调查的英国人中,20%的人表示有过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找到恋爱对象的经历;7%的人表示曾在艺术馆、画廊和博物馆找到真爱。这种让博物馆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的情结建立,不是免费门票和干巴巴的展品能实现的。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徐德明曾说过,“我们希望免费能够培育出公众的博物馆情结,从而使走入、参观、利用、享受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但是,现在看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展示方式和丰富的展品,只有免费还是很难培养出公众的博物馆情结。克服四大硬伤创新服务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众对文化的兴趣日趋增长,但在国内很多地方,博物馆未能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热点。目前,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达1.5亿人次以上。但与美国博物馆年观众达其人口总数的3倍相比,我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仍比较有限。

  据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对1000名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64.8%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愿意从事的活动是与朋友聚会,其次是听音乐、看电视、与家人在一起、上网聊天等,只有7.8%的学生选择参观博物馆。

  据了解,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博物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一些博物馆在管理上存在几大“硬伤”,一是藏品资源状况、数量不清,展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大大削弱了藏品的展示功能。二是保存环境不佳,全国约有3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由“物质文化遗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险。三是藏品利用率不高。部分藏品由于博物馆展示场所有限无法展出,更多的是博物馆缺少馆际交流,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有效利用。四是专业文博人才不足。当前在全国博物馆机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4.5%,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3%,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

  因此,博物馆应该在克服自身发展“硬伤”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才有可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事实上,在“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参观,和呼吁全年门票免费,只能制造一些声势,而真正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的还是博物馆软硬件的建设和公众博物馆“情结”的培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