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江找来“孵蛋的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2:3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成都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明新爱把他的企业比喻成“孵蛋的鸡”。5月20日,这只“鸡”在温江筑起了一个窝——海峡中小企业科技园一期工程宣告竣工。

  这是一个投资总额近3亿元的项目,坐落于国家级开发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中,占地300亩,分设创业孵化区和产业培育区两大功能区。“成长型的科技企业往往受制于资金瓶颈,中小企业科技园就是要降低这些企业进入的门槛,让它们破壳而出。”5月22日,在科技园招商部,王明新对他的“孵蛋理论”作进一步的注解。

  “如何实现集群化招商,实现产业化集中,特别是如何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引入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可以看作一次有益的尝试。”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高级工程师李献生说。

  温江中小企业科技园并非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公司在成都的第一个项目。1994年,该公司在高新区建园,10余年间,四川可采实业有限公司、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医科大学成都海浪实业有限公司等150家企业先后入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2005年,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这时,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明新的目光转向了温江,“温江有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背靠园区容易形成聚集优势。”他回忆说,当年5月,温江区委、区政府第一次登门拜访时双方就达成了合作意向,“事实上,我们彼此已经考察了相当长的时间”。

  温江中小企业科技园如何撬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魔杖”?本报为此对话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及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有关负责人。

  对话人:

  王明新 成都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献生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高级工程师

  政府资源和民营资本的

  良性结合

  王明新在温江投资中小企业科技园已有一年,李献生一直参与园区项目建设,但两个人坐在一起接受访问还是第一次。

  成都商报:在中小企业科技园项目上,政府资源与民营资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王明新:民间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将与政府引导的科技创新形成有效的互补。我们本身就是企业,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对企业成长的轨迹有很深的认识,知道初创期的企业要想发展有多么困难。在高新区的经验也使我们更了解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

  李献生: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成都3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背靠西南财大、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这是温江的资源优势;引入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公司,看中的正是民营资本企业化的运作和灵活的机制。

  成都商报:据了解,中小企业科技园完全由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公司投资,这也就是说园区的运作模式是民营资本主导。民资办园区和政府办园区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李献生:我们改变了以往政府投资办工业园的做法,而是将中小企业科技园作为项目推向市场。这样一来,政府节约了资金,避免了风险,可以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为企业做好服务上。这就是政府职能的转换,该政府做的事政府做,该企业做的事企业做。

  成都商报: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将带来工业园区运作模式的变化。现在,中小企业科技园已具备雏形,这种变化开始显现了吗?

  王明新:举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期工程竣工前,已经有佳阳硅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驻,佳阳1500平方米的厂房,1个月的时间就见到产值。目前在我们招商部登记的已经有80多家企业,一期300亩地很快可以装满。中小企业科技园的模式已经吸引了业内的关注,26日,武汉光谷会来人考察,进行研讨。

  李献生:政府投资办园区就要由政府进行招商,组织招商团队,今天沿海、明天国外,这样做肯定也会见到成效,但成本太高;民营资本投资工业园,自主招商,自负盈亏,为什么不探索这样的运作模式呢?

  王明新:我们公司一直从事科技企业的孵化,是中国首家民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在业界有一定的口碑;再就是有效的招商网络,我们可以利用各地的孵化器协会和全国创业中心专委会的资源,在全国各地设立招商点。再说,我们在温江“砸”了这么多钱,招商时,这就是现身说法。

  降低门槛

  吸引中小企业集中发展

  海峡中小企业科技园二期还规划了1000亩地,给创业孵化区“毕业”的企业预留了空间。

  成都商报:按照规划,将来这里会变成中小企业的集中发展区。

  李献生:中小企业也要集中发展啊。“三个集中”首先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也要按照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集中发展。但中小企业在初创期要想征地建厂,在资金上存在困难;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一个成熟的园区,有众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园和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是很好的互补,能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集中发展的问题。现在竣工的创业孵化区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就达到了4.5万平方米,容积率达1.15,这在工业园区中还不多见。

  成都商报:中小企业科技园降低了成长型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

  王明新:是的。这个园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全过程创业服务,降低企业实现产业化和投资建厂的门槛。企业可以租用园区的厂房,也可以支付土地和建设总资金的30%自行建设或委托建设厂房,等建设完工后,企业可在3~5年内支付公司建房的垫付资金。

  中小企业还有个长大的问题。如果在初创期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它长大后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时候,早期的投资会成为一个难题——放弃已经购置的场地,心有不甘;再征地,上新的厂房,资金困难。这时候,中小企业科技园的机制优势就发挥出来了,我们可以对企业已购置的厂房以不低于当时购置价进行回购,帮助企业避免大量资金沉淀的问题。

  成都商报:现在一期厂房的价格是多少?

  王明新:每平方米1300元左右,小型企业自己征地建设不可能实现这么低的成本。

  成都商报:降低了企业进入的门槛,还有对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问题。

  王明新:我们提出了一个“335+3创业资金计划”:在对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充分考察的前提下,在第一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对项目的参股入股及资金扶持;第二年继续投入300万元,第三年再投入500万元。同时,在3年内以自身资产为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3000万元的融资担保。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释放孵化活力,激发创新动力”,让科技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

  画外音:目前,已经有一家从事软件师实训的公司和中小企业科技园达成合作。

  中小企业科技园以资金和土地参股,吸引企业入园发展。在中小企业科技园,高新区教育科技产业园公司承担了多重角色,既从事工业地产开发,又是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风险投资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这种操作办法有望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而且从工业集中发展的角度看,通过成片开发标准厂房对企业租售,按企业需求配给用地、代建厂房等多元化的方式引导中小企业集中发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此外,中小企业壮大后有灵活的退出机制,园区回购企业厂房重新进行招商,循环利用土地厂房,能够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市场化配置资源

  “魔力”初显

  温江区一份调研报告预测,中小企业科技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年利税近亿元,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

  成都商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区(市)县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说蛟龙工业港、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武侯西部鞋都工业园等。实践表明,这有望形成一个政府、民营资本、入园企业、周边群众四方受益的共赢局面。

  李献生:民营资本参与园区开发,政府不承担巨大的投资压力;工业园区的发展还将带来税源、解决就业。

  王明新:吸引大量企业入园本身有助于解决就业,而中小企业的聚集必然需要相应的生活配套,工业发展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村人口向服务业转移创造条件。

  成都商报:民营企业办园区怎么赢利?

  王明新:企业的投入使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土地有很大的增值空间;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价销售厂房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另外,我们还是一个“服务商”,中小企业科技园为企业提供风险融资以及物业后勤等服务也有收益。

  成都商报:刚才提到,中小企业科技园还将选择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项目入股,股权收益是否也是一个利润点?

  王明新:参股后我们和企业的利益就捆绑在一起了,当然会竭尽全力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科技园将获得相应的效益,并可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增值退出。举个例子,前些年在高新区做孵化的时候,我们投入200多万元,参股了海浪实业的双叉奶项目,企业投产后当年赚回了一个工厂,我们的投资也有了相当的回报。当然,风险投资也有可能遇到失败,但10个项目能做成两三个,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成功。

  设想:

  工业厂房变身投资产品

  吸引民营资本办工业园区,可以看作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实践。在中小企业科技园,市场的“魔力”已经初步显现,下一步呢?

  王明新:我们参与中小企业科技园建设,实际是按照市场的规则,把科技成果、资本、政府资源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比单纯地由政府主导工业园区有优势。按市场规律办事,很多事就可以举重若轻。

  我还在想,能不能在更大的范围整合资源,吸引更多民资参与工业园区建设。比如说,中小企业科技园的厂房是否可以吸引个人投资?就以园区厂房1300元/平方米的销售价格、12元/平方米·月的租赁价格估算,购进一块厂房,10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资。如果能够这样操作,厂房就变成了个人的投资产品,会有更多热钱投入工业开发,进一步加快一个地区的产业聚集。

  画外音:在王明新的脑海里,中小企业科技园已经有了清晰的赢利模式;在李献生看来,中小企业科技园将带来产业、税收和就业;而在园区里,也已有企业入驻、投产……实现“共赢”,各方都很有信心和底气。探究信心和底气的来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因为市场化配置资源理念画出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正如王明新所说,借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一些原本看似难办的事变得“举重若轻”。

  记者手记

  专业化服务平台显出雏形

  相对于王明新的“孵蛋”说,记者更愿意把海峡中小企业科技园看作是一个有效连接政府和企业的平台,一个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专业化平台。

  其一,由企业打理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一揽子事务,政府省钱省心,节余的财力和精力可以更专注于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

  其二,土地、厂房、设备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这些要素并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需要。中小企业科技园试图为园内企业提供评估、咨询、金融担保、风险投资等一系列服务,正是要在单纯的工业地产开发、出租出售厂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园区开发、管理理念。这就好比在手机有了通话功能之后还要拓展短信、上网、摄像等增值业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入园企业就是园区的消费者,彼此利益捆绑在一起,企业有钱可赚,园区才能找到利润增长点。

  其三,民资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将与政府引导的科技创新形成良好的互补。相对于政府主导的行为,民间资本更加贴近市场,天生对市场具有敏感的把握,能够把科技创新和市场脉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转化科技创新的价值。同时,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将全方位拓展科技创新的转化渠道。

  中小企业科技园的成长壮大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市场变化、资金链的保证、与被孵化企业的利益分配等诸多因素都在考验着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操控能力。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独特的发展理念值得关注和探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