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00多专家杭州解“心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3:56 杭州日报

  国内规模最大的心理学术会议昨天召开

  ■随着人口迁移、离婚、家庭暴力、学校压力、失业和竞争等社会现象的增多,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显著

  ■《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首次披露

  ■焦虑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心病”

  ■网络成瘾者人数增多,占互联网使用者的16.52%

  ■面对不断增多的自杀事件,需要反思我们的生命教育

  杭州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众多国际专家

  昨天,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在之江饭店召开,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学术盛会。

  现代社会,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各国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并将其纳入救灾预案。中国已有9个省市成立了危机干预中心。“在这9个城市中,杭州的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是一个突出代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吕秋云评价。

  成立两年的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目前已建立了一个网络健全、服务及时、功能完备的社区危机干预体系。“中心工作人员对云娜台风、印度洋海啸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点人群及时进行了心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心执行主任赵国秋说。正是杭州出色的表现,吸引了来自瑞士、日本、德国和北京、上海、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400余名业内专家参加此次会议。

  如今,随着人口迁移、离婚、家庭暴力、学校压力、失业和竞争等社会现象的增多,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显著。伴随着媒介对这些问题报道的增多,公众正逐渐意识到心理卫生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专家赵旭东说,现在社会正处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期。工作节奏加快,纷繁的社会生活内容,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竞争与合作等让人们疲于应付。

  与此同时,心理学科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心理治疗领域日益扩大,从单纯的精神专科治疗向综合医院多学科治疗发展,病种也从单纯精神障碍向多种疾病领域扩展。除了各类神经症外,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行为问题等也正在成为心理治疗的对象。

  《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经过两年调查研究首次披露

  大人有的焦虑抑郁,孩子都有

  小学三年级的小帅,新近养成了咬手指甲的习惯,十个指甲全被啃得坑坑洼洼;初一的丁铛放学后又被老师留下来了,原因是在课间和同学打架;六年级的佳佳最近一到上学时间,就会捂着脑袋叫头痛……如果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诸如这些烦人的“习惯”,千万别武断地认为孩子“学坏”了,他很可能正被心理问题困扰着。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篇论文———《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科学地解析了杭州中小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四分之一的小学生内心焦虑

  专家:孩子也需要心理健康指导

  这次调查从杭州城区和农村一共抽取了7所学校,共3660名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男女生各半。调查历时两年。

  研究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等成年人身上发生率日趋上升的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生身上同样存在。1014名小学生中,检出有焦虑情绪的占25.8%;检出有抑郁情绪的占15.9%。这一结果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此外,困扰孩子内心世界的还有“学校恐怖”、“社交恐怖”等。

  第七人民医院院长、本次调查负责人之一的赵国秋说,从分析结果可见,目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应该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孩子也急需心理卫生的健康指导。

  男孩女孩“心思”大不一样

  专家:女孩的心理问题大多比较“隐蔽”

  男孩和女孩从小学开始,情绪和行为上就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

  调查显示,当孩子的心理发生问题时,男生大多表现出一些外显的行为,用一些强烈的方式进行发泄,比如破坏、冲动、打架、撒谎、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以及违反纪律等。而女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大多会压抑自己,从而产生一些诸如“头痛”、“胸闷”等身体不适感,或者害羞、胆怯、烦恼等,内心比较痛苦。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和社会文化影响造成的。

  课题专家认为,男生打架也好,违反纪律也好,这些行为比较容易被家长或老师发现,因此也比较容易进行及时干预。而女生的反应则比较隐蔽。如果不能较好地和女生进行情感交流,有一些问题就容易被忽视。因此专家认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初高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小学生心理问题呈“U”形现象

  专家:学业压力仍是学生的心头“重担”

  “这次研究中有一个现象比较有意思:小学生的行为心理问题在各个年级间,呈现‘U’形变化。”调查者之一刘健说。

  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心理行为出现问题的最多。刘健分析,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技能的缺乏,容易不适应陌生环境,随着年龄的增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会逐渐好转。到了六年级,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再次增多,则可能与毕业考试、择校等学业压力有关。高中学生中,由于学业的巨大压力,不听从管教、违反纪律等行为问题表现得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一些隐蔽的情绪问题。专家建议,除了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对中小学生还要针对性地进行学业因素造成的情绪问题干预。

  焦虑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一大“心病”

  医学上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主要表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专家季建林认为,焦虑患者除普遍表现出紧张不安和担心外,还会有许多不同症状,比如用回避行为来消除紧张不安,就是恐惧症;如果采取重复动作或反复思考,以求减轻内心紧张,则为强迫症;如只是长期存在紧张不安,并无明显的急性发作特点等,则为广泛性焦虑。也有的人的紧张担心和不安主要围绕于身体健康或疾病,则应该是健康焦虑或疑病。

  至于焦虑产生的原因,心理学一般认为是童年期的创伤经历、人格特征、既往生活事件或环境,以及不恰当的认知模式,比如人们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季建林介绍,目前行为和认知治疗是治疗神经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与回避症状有关的焦虑,使用一些暴露治疗的方式可以得到减轻或缓解。

  网络成瘾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天津工程示范学院的赵欣等三位专家在网络使用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互联网成瘾者占互联网使用者的16.52%,平均年龄22.75岁,以男性居多。与正常使用者相比,互联网成瘾者更多使用被动攻击、抱怨、幻想、退缩、理想化、消耗倾向、掩饰等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否定的防御方式。

  浙江大学马建青等提出,网络成瘾可分为病态网络使用和过度网络使用。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成瘾,是病态的行为方式;后者则是一种网络成瘾的倾向,是正常行为的偏差。病态网络使用是因为自身有潜在的成瘾人格特质和病态的行为方式;过度网络使用通常是因为某些现实的不适应原因导致对网络的迷恋。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专家陶然,总结了目前网络成瘾者的心理治疗特点:90%的网络成瘾者是被家长骗着或逼迫着前去接受治疗的。网络成瘾者大多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没有求治欲。大部分治疗者是青少年,未成年的占80%。此外,网络成瘾者的治疗过程以3个月比较适宜,但大部分患者治疗过程坚持不到3个月的时候,就想离开。陶然还提出,由于网络成瘾者长期接触图像画面和伴随游戏的一些音乐,一方面会影响他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另一方面对他的长时记忆产生影响。

  与会专家关注的其他热线问题

  心理社会肿瘤学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专家唐丽丽提出,国内拥有良好的肿瘤治疗队伍,无论内、外科还是放疗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不是很大。一些肿瘤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也比较高,长期生存的癌症患者也不断增加。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大城市,医生也会把癌症的诊断告诉患者,但这不能缩短国内心理社会肿瘤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酒精依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李冰认为,酒精依赖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精神疾病慢性、进行性、持续终生的疾病。不经治疗可以危及生命,它造成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涉及到的层面远远超过了疾病本身。酒精依赖除了对身体造成直接危害外,对人格及人性均有极大影响。经过帮助,这种疾病是可以康复的。

  生命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低龄化现象。面对不断增多的自杀事件,不少专家提出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生命教育。

  浙江大学的王东莉提出,大众媒体、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对自杀事件的不当报道和渲染,其中隐含的同情、理解甚至赞赏,对自杀心理行为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目前尚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生命教育,更没有生命教育类的课程。缺乏生命教育的青少年容易形成自杀心理并导致自杀行为。加强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不可或缺的。(通讯员吕雅英陶有庆实习生周迎盈记者葛婷婷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