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价飙升背后玄机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6:55 大众网-生活日报

  有业内人士称,帮助开发商售楼的中介成本投入极少,但只要“方法得当”,“运作”一个过10亿元的项目,进项可能达到数百万元甚至近千万元。

  近期,房地产业再度升温、大中城市楼价出现飙升势头。但在市场“繁荣”的背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中介运用虚假信息误导、操纵市场的状况频繁出现。这些在很多时候被称之为“营销手段”的黑箱操作方法,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楼市的合理运行造成了诸多不
良影响。

  销售人员配合造假象

  记者打电话到北京市宣武区一个高价楼盘售楼处,售楼小姐语调很急促,给人的印象是,这里的楼盘很抢手,业务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在北京,开发商的售楼人员接电话都习惯于先“摸底”:“您来过我们售楼部吗?您打过电话吗?上次是谁接待的您?”

  据业内人士介绍,等到客户到售楼处上门咨询时,售楼人员互相配合打电话,或扮顾客,上前问这问那,造成真正客户中意的房子很抢手的假象;或是一边与甲客户洽谈,一边又将同一套房介绍给乙客户。如果购房者看上某房,过几天售楼处就会打来电话:“房子有人想买,快过来付订金!”客户情急窘迫之下,只好匆忙购房。

  时下,房地产企业钻研客户心理已到极致,如业内采用的所谓SP(“销售促进”,英文名SalesPromotion)。就是通过免费、优惠、竞赛和组合四大工具,通过广告+心理诱惑+鼓动消费信心+聚集“士气”来达到短期内提升销量的目的,很有些传销业界搞“老鼠会”的意味。

  “销控”使房价节节升

  记者打通北京大兴一家销售楼盘的电话,询问一种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的住宅情况。售楼处销售代表说,他们现在推广的是另一种户型。另一家房产销售商则一会儿告诉顾客选好的楼层已经被“团购”,一会儿又致电顾客,说房子让出来了,只不过价格每平方米涨了500元。

  俏销户型、位置好的单元后上市,价格当然会“水涨船高”。从事房地产中介的知情人向记者揭露,开发商目前盛行的这种“销控”,就是通过向客户提供不实信息来操纵市场。

  明明有100套房子可售,第一次先拿出20套来卖,给外界留下一开盘就告售罄的热销印象;第二次再拿出30套,因为“供不应求”适时提价,刺激人为“追涨”,随后再联手中介,将新房变身“二手房”加价出售。

  北京楼市一些楼盘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购房人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码等漏洞百出,在业内传为笑话。这就是目前暗流涌动的合同造假现象。

  一些开发商动员自己和员工的亲朋好友大量签订假的购房合同,根据需要随时撤销,欺骗市场。在开盘时,有的开发商让中介或内部员工高价签订几套房子,中介以此价格为“标杆”拉抬房价。等真正的买房人憋不住“上钩”后,房价被实质性拉高,开发商再撤销原订的高价合同。最后,开发商逐渐出货,中介手中的房子也乘机出手,接最后一棒的总是不知内情的普通购房者。

  大瞎话有了“技术含量”

  近年来,大中城市的购房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楼盘开盘之初,售楼部总是人满为患。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开发商自己或者委托中介雇人排队、制造紧张气氛、哄抬房价造成的。

  干这种勾当,时下竟也是桩“技术活”:售楼部面积不能太大,前提是必须造成购房者摩肩接踵的场面。卖小户型雇大学生,而且最好是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一般住宅楼要雇40多岁的主妇,既有亲和力又有煽动性。

  房地产商用虚假信息造市,光是自说自话还不灵光,这就得请人“抬轿子”。在广州一次地产业聚会上,“政府土地供应不足,地价过高,导致房价上涨”的论调就四处蔓延。一些房地产商请来某些知名专家为其“代言”,宣传房价大涨。

  在此背景下,公开的房地产信息往往存在着明显的误导:如“起价”往往比实际售价低1000元到1500元;又如说某楼盘到市中心只有20分钟车程,但这可能是凌晨两点从楼盘开进口跑车到市中心的“车程”。

  专家分析,在房地产“业内”,若明若暗地存在着“抬价利益共同体”:如中介机构,往往与开发商合作相互联手抬价,利益共享。有业内人士称,帮助开发商售楼的中介成本投入极少,但只要“方法得当”,“运作”一个过10亿元的项目,进项可能达到数百万元甚至近千万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王咏博士分析说,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有一定的近似,开发商利用自身绝对优势,放大一些不实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在社会上被以讹传讹、进一步被放大。如此周而复始,便造成社会上的恐慌心理。因此,房地产信息披露,亟待加以整顿和规范。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