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田三十年演绎人鹿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8:01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大田三十年演绎人鹿情

  坡鹿的眼睛中闪烁着信赖的光芒。 本报记者 林萌 摄

  

大田三十年演绎人鹿情

  关爱大田坡鹿多年的袁喜才。 本报记者 林萌 摄

  聚焦理由

  30年前的5月24日,大田自然保护区因26头海南坡鹿而诞生。

  30年后,这一濒危动物已经发展到1600多头。

  从屠杀到保护,从当年坡鹿对人的惊恐绝望,到今天闪烁着信赖的光芒,30岁的大田记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故事。

  大田的过去30年,无疑是成功的,未来需要更好地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今天傍晚时分,4头驯养的海南坡鹿,在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敞的大门口低头吃草。大门外就是车来车往的柏油路。有人走近了,它们抬头张望,明亮眼睛中闪烁着信赖的光芒。

  这是一种让人心动的眼神。

  可是当人们回想30年前曾经发生的一切,只有心痛。看当时的媒体调查记录,更像一份屠鹿名单:1972年,东方县新街公社振坡大队一次行猎捕杀19头坡鹿;1979年,儋县富克公社100多人持枪带狗,在白沙邦溪保护区内猎杀坡鹿2头,1981年,白沙一民办教师伙同20多人,枪杀了邦溪保护区内最后一头公鹿……不难想像,当年的坡鹿是在怎样惊慌绝望的心境中,瑟瑟发抖于大田高过人头的芒草丛中。

  3只羊养大一头鹿

  1981年,邦溪保护区一只坡鹿未剩时,大田保护区的坡鹿开始心惊胆战地看着西邻轰隆作响的推土机、拖拉机,把它们世代栖息的草坡夷为平地。大田保护区规划的3.8万亩面积,还没能等到坡鹿保护者们丈量完,就被当时的政府重点经济项目东方示范牧场占去1.3万亩。大田的老职工说,牧场在保护区内腹拉起了铁丝围栏,放入牛群。低矮的围栏圈不住轻盈的坡鹿,结果有20多头坡鹿在自己的保护区内委委屈屈的和牛生活在一起。

  当时没有围墙的保护区很难挡住盗猎者、入侵者的脚步,保护者们疲于奔走呼吁。1984年,一个看似偶然的插曲给大田打开了一扇希望的门:这年9月的一个清晨,当时50岁的专家袁喜才和40岁的保护人员吴进良捡回一头被母鹿遗弃下的幼仔。人工驯养坡鹿拉开序幕。

  吴进良是第一批到保护区的老职工,明年就要退休了。他还记得那个巡查的早上,尖锐芒草刺痛双腿的感觉。人声惊走了一头母鹿,他们循着母鹿逃走的路线回找时,看到了还不会走路的幼仔。

  袁喜才说,试试能不能人工把它养大吧。被抱回来的鹿仔连续3天什么都不肯吃,大家先想到用牛来喂它,可是母牛太高,鹿仔吃不上,袁喜才到附近村里转了转,买回来一只母山羊。

  当时驯养坡鹿没有任何资料可查,为了解鹿仔每顿的食量,大家采取喂前喂后由人抱着称重的办法。鹿仔可比羊仔能吃,吃奶要吃8个多月,前后换了3只母羊。

  小鹿把吴进良认作母亲,每天慢吞吞跟吴进良去干活,被拉下了,就嗅着味道找吴进良。吴进良干活汗湿透衣服,小鹿凑上去舔,舔完衣服舔胳膊,再舔脖子。吴进良回忆到这,说:“我疼它比疼自己小孩还要多,把嘴里的糖分一半给它。”小鹿跟吴进良一起睡在瞭望台,吃喝拉撒都在吴进良床边进行,有天晚上冷得厉害,吴进良睡到半夜感觉脚边多了个东西,一摸毛茸茸的,原来是小坡鹿跳到他床上取暖来了。

  养鹿人曾被误为盗鹿者

  “我还被当做盗鹿者让公安部门抓过两次。要不是买鹿的人举报,我就要被冤枉了。”吴进良的话让记者吃了一惊。来大田前,吴进良是当时东方县大田乡新宁坡的民兵营长,他还在工作中,摸索出通过观察灌丛枝叶的走势,判断有没有盗猎者在保护区的牛车路上挖陷阱的经验。

  第一头小坡鹿被养到第3年时,在一个台风来袭的夜晚被盗走。公安部门根据作案痕迹,推断同样持有单位统一发的铁丝钳的吴进良有犯罪嫌疑。后来,公安部门又根据吴进良衣服上有坡鹿的气味,认定吴进良是偷走坡鹿的嫌疑犯。

  到了被盗走的坡鹿在销售时,因为价格问题,盗卖者内部内讧,有人到公安部门举报,吴进良才被还了清白。

  回忆这件事时吴进良说:“盗鹿者里面还有个‘老职工’呢。”他的意思是,有个盗鹿者是有正规单位,拿公家工资的,却还来盗鹿,让吴进良感到非常不齿。

  吴进良最初是作为临时工来到大田保护区的,35元的月工资拿了10多年。大田保护区直到1995年才引入大广坝的水,解决人鹿饮水问题。这之前,保护区的职工都是和坡鹿共饮一坑水的,保护区的孩子也是喝着鹿喝过的水长大的。

  大田有了第一名坡鹿兽医

  那年,亲手驯养的坡鹿又奇迹般的回到吴进良身边。可叫人想不到的是,坡鹿没有死在盗猎者手上,却死于兽医的误诊。

  坡鹿在与后来驯养的公鹿争夺交配权时,因体力不支而拉稀。被请到大田的兽医只医过牛羊,一顿药下来,跟了吴进良3年多的坡鹿死了。到现在,吴进良说到这件事还悔恨不已,说兽医“医一头死一头”。

  1999年,兽医专业毕业的乐东姑娘林贤梅被分到大田。她与大田保护区同岁。她后来发现,坡鹿拉稀,是一种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用吃药就会好。

  林贤梅说,不光是坡鹿的饲养知识,一切坡鹿的资料,都没有人知道过,是大田人一点一点摸出来的。她也养了一年坡鹿,这时大田驯养的坡鹿已经有300多头,完全可以实现人工条件下的自我繁殖。而海南坡鹿的总数也突破了千头。

  “一点一点地积累对坡鹿的认识。”在大田保护区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接受广州媒体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坡鹿专家宋延龄说了同样的话。她是1986年开始到大田进行科学研究的。她很忧心被围在大田保护区里海南坡鹿的拥挤状态。她认为坡鹿已失去了近30年与真正大自然接近的机会,而人类,也丢失了与坡鹿共处的记忆。

  在她的呼吁和促进下,海南坡鹿从2003年起开始真正走向野外,现在已经有近500头生活在了野外状态,并诞生了数十头幼仔。“鹿是很适应野外的生活,现在是人不习惯野外的鹿了”。

  去年,省政府同意将9万多亩的大田岭等山岭划拨给大田保护区。这些山岭,南接尖峰岭,东接猴猕岭,北接霸王岭,把各个保护区连成一片,给坡鹿提供了宽广的扩散地。

  也许到了现在,我们才更有把握,能期盼着海南坡鹿用它们祖辈曾有过的欣喜目光,眺望自由的远方。

  (本报大田5月25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