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些认证机构真假难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8:22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5月25日讯时下正是各种认证培训班报名的旺季,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培训班为了吸引市民的眼球都自称“权威认证”。业内人士提醒,一些培训单位根本没有认证的资格,他们认证的一些资格证也不具备太大的社会价值,市民不要上当受骗。

  山东大学学生小王最近想报名参加一个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班,但上网一查却傻了眼。不但声称“权威认证”的机构多如牛毛,看起来差不多的证书也有好几个名称。“电子商
务师”、“电子商务员”、“国际注册电子商务师”……名称差不多,认证机构有的是国家部委,有的是全国性行业协会,小王一时也分不清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从业人员的资格限定有两类要求:一是执业资格,属强制性的,由国家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其所属机构组织实行,目前我国只对90个工种(职业)实行强制性就业准入,主要集中在法律、经济、建筑、工程、医药、质量检验等领域;另一类是职业资格,属非强制性,一般由专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自主实行,授权社会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其评价报告是行业内部公认的一种评价标准。“严格地说,这是一种资质认证,不具有准入效力,自称为‘注册’或‘资格’是不规范的。”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长期从事职业培训认证的一位专家认为,这类不规范的名称给个人乃至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误导,也给一些没有认证能力的机构以可乘之机。有的“权威认证机构”只是一个合法的法人,刻个章就能开张,使不少人上当受骗。“这不是说社会性认证机构不该出现,恰恰相反,合法的社会性认证机构是经济发展和行业自我评价的要求。而目前这种状况只能表明,我国目前的认证市场秩序亟待规范。”这位专家建议说,大学生或社会人才在参加某个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时,一定要仔细验证其培训机制、考试体系和信誉度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以免上当受骗。


记 者 常新喜  实习生 闫 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