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青海 新农村:丝甜瓜 甜透乐都长里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9:2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丝甜瓜这一新型水果目前在乐都县成为高庙镇长里村村民致富的新品种,但三年前丝甜瓜刚刚被引进这里时,由于技术不过关等,曾经试种失败,当时很多村民对此失去了兴趣,没有了信心,甚至也有人开始放弃种植丝甜瓜。但今天的长里村村民们却将丝甜瓜视为珍宝,精心照顾,倍加呵护,因为丝甜瓜为他们铺就了致富路。

  丝甜瓜“挤”满农民钱袋子

  5月24日,记者一行驱车70余公里,来到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东面的高庙镇长里村。5月的长里村到处是一片绿色,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大自然的气息在这里毫不吝啬地释放着,绿色尽情挥毫泼墨。几名农村汉子戴着草帽扛着铁锹,从田间地头走过,时而蹲下身子看看自己的庄稼,时而用铁锹整理整理地垄沟;孩子们在一道道绿色屏障里嬉戏玩耍,追逐打闹。沿着乡村道路一直向北,在一片片绿色田野中间,一座座温室大棚展现在人们眼前。此时,正是高原温室丝甜瓜成熟的时候。对于长里村村民来说,从每年的五一前后开始,就进入了他们增加现金收入的黄金季节。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是靠特色种植业发家致富的,丝甜瓜给我们带来了财富。”

  听到记者来采访的消息,热情好客的长里村人有的端来热腾腾的茯茶,有的送来刚刚采摘下来的丝甜瓜。长里村村委会主任孔向前也急忙从家里赶来,热情地请记者到他家的瓜棚里看看。走进瓜棚,惟一的感觉就是热,孔向前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环境,他几乎每天都要呆上七八个小时。

  丝甜瓜是从外地引进的西瓜新品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种植,而目前青海省境内仅在长里村“甜蜜地生长着”。在瓜棚里记者看到,丝甜瓜跟普通西瓜有些不太一样,别的西瓜都是长在地上的,而丝甜瓜却是“挂”起来的。通常一个瓜藤一次性结一个瓜,这样长出的丝甜瓜外形好看、色泽鲜艳,而且瓜瓤水多、味美。孔向前告诉记者,原来他家的温室大棚里是种植辣椒的,当时产量相当高,经济效益也不错。三年前,乐都县号召村民种植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西瓜———丝甜瓜,村民们没有接触过这种新产品,没有人愿意试种,作为村干部的他,为起到带头作用,毫不犹豫地拔掉辣椒杆,种上了丝甜瓜。

  种植丝甜瓜的第一年,由于种植技术不过关,不但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还赔了不少钱。当时孔向前也萌生了放弃的念头,打算重新种辣椒。此时,乐都县的一个举措对于孔向前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乐都县有关部门准备选派一批人到甘肃省兰州市学习丝甜瓜的种植技术。孔向前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今年,孔向前种植的丝甜瓜获得了大丰收,今年五一节期间,他那半亩地的丝甜瓜开始陆续上市,大个的丝甜瓜能长到3公斤左右,售价平均每公斤12元左右。丝甜瓜一经上市,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到目前为止,一个大棚成熟的丝甜瓜赢利已经达到了7000多元。

  丝甜瓜 “甜”了生活富了民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突出“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是关乎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结构,在我省农村具有鲜明的特点。

  蔬菜业是乐都特色农业的“拳头”。然而,深究进去就会发现,乐都蔬菜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无不得益于目前仍在蓬勃发展的“一村一品”规划。像岗沟镇的韭黄,高店镇、雨润镇的大蒜,高庙镇旱地湾村的韭菜、脑庄村的花椒、郎家村的淡水养鱼,碾伯镇八里桥村的青头萝卜等等,其实高庙镇长里村的丝甜瓜代表了农村特色农业的先进理念。

  站在长里村村后的半山坡上放眼望去,整个长里村被一片绿色包围着。在长里村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到处的绿色,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迷人,而丝甜瓜就生长在这个绿色的海洋里。

  乐都县高庙镇党委副书记尹八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庙镇通过今年以来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经过近三四年的努力,全县共建设温室大棚9310多座,另外,还有一批温室大棚正在建设当中,长里村的新品种西瓜———丝甜瓜种植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尹八甲说,2004年刚刚引进丝甜瓜的时候,由于技术不过关,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但通过上级政府组织的各种农民种植技术培训,以及政府在种植产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如今的长里村人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只知道种地,特色种植产业在这里已经开花结果。

  尹八甲说,为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村的现金收入,今年高庙镇已经将长里村作为种植示范基地,并向全县推广。而且,基地的建设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丝甜瓜种植的发展,海东地区农业部门非常重视,也很支持高庙镇长里村搞再投资、再开发,扩大种植面积,努力开创丝甜瓜种植新局面。

  在今日的长里村,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之路,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谁家有几间大棚,谁家又收入了多少,谁家又想多种几亩菜地、多栽几亩果园,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这家的双膜马铃薯、那家的辣椒制种,东家的“三产”、西家的温棚蔬菜等各种经济作物在这里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生长起来,淳朴的村民正依靠自身优势,开创出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特色村落。 (记者赵仰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