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名作家展开探讨:农村题材创作应走进农民灵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0:28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新华日报报道在眼下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我们的作家如何加强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多出好作品,对时代作出铿锵有力的文学的回应?5月22日至25日在江阴华西村召开的全国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的百名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就此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中国的农村题材创作有着深厚传统,差不多所有重要的作家,譬如茅盾、巴金、老
舍、沈从文、萧军、萧红等都有农村题材的作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农村题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小二黑结婚》、《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批重要作品。“文革”后以“伤痕”、“反思”形式出现的写作,又将农村题材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众多优秀作品。近年来城市兴起的“小资写作”和“中产阶级写作”,并没有影响农村题材写作的数量和质量,2005年,毕飞宇的《玉米》等4部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都是农村题材,去年涌现的优秀长篇中,《生死疲劳》、《平原》和《笨花》也都是以农村为背景的。

  “当前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缺少关注当下新农村现实的作品,也缺少形成历史高峰的作品。”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农村大地上掀起了波澜,许多作家感到了自己的老化与隔膜,他们熟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民,对现在的农民缺乏了解。

  《人民文学》副总编李敬泽认为,现在的作家基本生活在都市中,进行农村题材创作时,很多是借鉴上一代作家农村创作的传统,同时凭借少时农村生活的记忆再加上想象进行写作,这其实是一种“农村外部的写作”。很多作家是以城里人的眼光在写农村,体验生活也只是走马观花,对农民的感情大多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次,甚至有时还拿他们开涮嘲讽,如何真正走进农村内部、走进农民的灵魂,是当下作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赵树理等前辈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土生土长,是在泥土中“滚打出来”的。今天生活在都市中的作家如何深入农村,体验当前农村产业化、城镇化、空巢化等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巨变,成了与会作家热议的话题。创作了《感天动地》的河北作家关仁山和陕西作家叶广芩,各自介绍了他们在乡村长期挂职锻炼的经历,被不少作家认为是深入农村生活、与农民与土地培养感情的有效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次生活的长征,它也向作家发出了相邀同行的深情呼唤。”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吴秉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有可能形成农村题材创作的又一次新高潮。

  陈建功认为,作家们应该抓住这一历史契机,让农村题材文学创作取得突破,再一次形成高峰,大体上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真正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二是能否跳出农民的处境,关注、关照农民的命运;三是能否到民间去吸取叙事营养、叙事能力,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写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