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黑河农业跨出国门亦精彩 今年赴俄开发土地有望突破50万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2:24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张桂英

  春耕正忙时节,走进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干岔子村,却意外地发现,这个拥有3.5万亩耕地、800多户人家的大村子,竟没有多少青壮劳力在家。村支书林玉尉的儿媳王金丽告诉记者:“我爹领几十人上俄罗斯种地去了,还有不少村民外出打工走了。”“那村里的地咋种?”“有机耕队,每家只要有个人去给指指‘地边儿’,就行。”原来,有大型农机
规模化作业的减负,这里的农民已开始把眼光盯向了外面。

  吸引他们走出国门跨江耕作的,还有一个因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可观的经济效益。黑河市农委副主任李沛勋介绍说,与黑河一江之隔的俄罗斯阿穆尔州是俄远东最大的农业区,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大量耕地被弃,粮食、蔬菜和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低到不足50%,那里农产品的价格基本是国内的3倍。

  在黑河市爱辉区的小黑河屯,正在大棚内侍弄蔬菜苗的范智理老人告诉记者,女儿、女婿都到对岸包地种菜去了,自己是专程从青冈老家赶来,帮忙照顾这边的地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他说:“在这儿种菜也往俄罗斯卖,不过没有在那边直接包地种挣得多。这村子过那边种地的可多了,早些年过去种地的,都发了!我女婿他们去得晚,今年才在那边包了两个大棚种菜。”从范老汉的大棚出来,遇到一对正往地里送农家肥的年轻夫妇,攀谈中了解到,他们家住哈尔滨农村,是扑奔亲戚来这里打工的。“这本来地就多,还有不少人去俄罗斯包地,所以,这里活多好找,工钱还高,俺们听说后就来了。”

  把自家的土地交给农机作业合作社,或雇人照看,家中的主力则投身赴俄从事种养业———这就是对俄农业开发的迅速崛起带给黑河市农业生产格局的新变化。黑河市农委副主任李维波告诉记者,黑河对俄农业开发的快速崛起,是从农民零星过境打工,转变为政府牵头有组织地走出去开始的。也就是说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拥有绝佳地缘优势和市场机遇的黑河农业开始真正迈出国门。

  2005年,是黑河农业走出国门、大获全胜的一年:境外开发耕地达10万亩,是上年的3.3倍;有11家企业赴俄开发,带动输出劳务人员1944人,实现总产值3100万元,纯收入达680万元;劳务输出人员人均收入6000元~1万元,最高达1.2万元。一些种养业大户,年收入多达五六十万元。

  在境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境内的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也跃上新台阶,全市仅蔬菜出口基地就已发展到5万亩,建成畜牧养殖出口基地3处。

  走进位于市郊的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爱辉区绿色食品农产品开发公司,一排排钢筋水泥的温室、木骨架大棚映入眼帘,每个大棚门口都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种植品种,有阿穆尔花楸、西伯利亚花楸等。“不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吗,怎么反倒种起外国苗木了?”看到记者的疑惑,公司副总经理杨永钢得意地说:“这可是我们几年来做农产品输出得到的意外收获。”原来,在对俄出口蔬菜、瓜果等绿色农产品之时,通过与俄方业界人士的交往,基地业户得知俄罗斯花楸近年来备受国内绿化美化市场推崇,行情非常好,便从去年开始引进种植。

  “可别小看这树苗,30多公分的当年苗,一棵就能卖到2块钱!种花楸一亩地能收入10多万元,啥工厂能这么来钱。”杨永钢笑着对记者说,自打农业迈出国门,俺们黑河农民是钱也挣了,眼也开了,心也大了。如今,有点实力的不是琢磨出国包地、就是想加入对俄的出口基地,我们这附近的河南屯、长发屯、小黑河屯农民,见面的问候都变成“去包地了吗?”。市政府今年计划开发俄土地50万亩,照目前这架势看,肯定“打不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