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责任压顶未敢有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22:36 京华时报

  

责任压顶未敢有失

  

责任压顶未敢有失

  

责任压顶未敢有失

  

责任压顶未敢有失

  责任

  我们是一份有力量的报纸,我们能够负责;我们是善用力量的报纸,力求精准打击,减少失误造成舆论对社会的伤害。

  五年来,我们高擎舆论监督大旗,为公众利益呼喊;五年来,我们不断成熟,将更多真相呈现。

  如负泰山

  力量越大,责任越大。我们是一份有力量的报纸,我们更深知,对力量的合理使用与规范是多么的重要。舆论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善使可降魔,滥用必遗祸。

  我们要求新闻事实的出处一定要有两个以上来核准,对于一些关键环节,要求更高。对于复杂的事件,我们愿意倾注大量的时间小心求证;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闻评论,我们更耐心选取锋利与到位合二为一的文章。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刚刚发射成功,“神五专家被害”的“爆炸性新闻”突然被抛出,我们通过求证发现疑问,在第一时间内放弃了这一新闻;我们可以面对欺骗性隐藏性更强的“可锐职业顾问咨询公司”,花费数周时间,一一比对,将真相报道;在笼罩着动物保护与表达爱心的光环下的“海豹被人投食打火机”事件中,我们选择真实,拒绝喧嚣。

  即使这样,我们也免不了在报道中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因此,在每周一与读者交流的“透明”版上,都能看到勘正报道失误的专栏。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们力求如此。

  负责是一项难度甚大的指标,我们在亮出舆论之剑时,自我规范的严格如泰山压顶,不敢有丝毫闪失。(徐一龙)

  众说京华

  ■搜狐新闻中心主编陈峰

  新闻报道应当以充分报道事实为目的,不应掺杂其他想法。虽然永远也做不到,但是记者应该抱一种无限接近的态度,尽力排除新闻以外的干扰,尤其是要时刻警惕内心的偏见,包括良心、正义、理想这些在常人看来,很可以理解的“偏见”。

  在不伤害事实的情况下,新闻报道还应该保有善意。一个错误的消息,其后果往往很难控制,任何形势的更正和道歉,都有可能无法挽回影响,尤其是对报道对象的伤害。

  《京华时报》五年,是从勇敢青年走向成熟壮年的五年,成熟就意味着更多责任,一份不仅勇敢而且有责任感的报纸,将是读者之福!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何畔

  《京华时报》一直奉行以事实说话的原则,贴近百姓,关注民生。记者采访扎实,报道作风严谨,尤其是在法制新闻报道这个严肃的领域,为首都人民奉献了一份可读、可信的报纸。

  ■读者陈发

  一条好新闻除了要鲜活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真实。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事件,京华的记者往往进行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后才延期刊登。这些新闻虽然失去了时效性,却保证了客观和真实性。

  ★事件:可锐职业公司调查

  ★时间:2005年12月5日

  ★讲述人:田乾峰

  这次认为上当受骗的是一些收入水平较高,面临职业困惑的白领。他们投诉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可锐职业顾问公司收了他们8000元的职业咨询费,却没有付出令他们满意的服务。

  我们对可锐公司的调查,涉及可锐公司董事长、职业顾问的学历、身份,以及公司的背景,发现可锐公司的对外宣传与事实有不符之处。直到今日,网上对可锐公司的质疑都没有停止过。

  ★事件:通州涉黑镇长调查

  ★时间:2005年12月13日

  ★讲述人:田乾峰

  2005年11月底,一名政府官员涉黑被捕的消息在通州传开。当地很多人熟悉这个官员———以为家乡做实事和在拆迁中使用暴力出名。通州区梨园镇副镇长房广成和很多落马的官员一样,身具两面性。我们采访了与他共过事的老村长、老同事、村民代表,还有通州区现任的官员,信息的取得是艰难的。报道尽可能地还原了一个“涉黑”官员的“前世今生”。

  ★事件:佘祥林冤案评论版

  ★时间:2005年4月5日

  ★讲述人:耿燕

  佘祥林等重大案件披露后,高检明确表示,对刑讯逼供的监督将作为今后侦查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随后,公安讯问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三个基层公安局展开。佘祥林出狱当天,我们以佘案为关键词,刊发了一组评论,指出确保司法公正不能效率优先,疑罪从无的原则尚待弘扬。佘祥林案重审时,我们再次刊发评论,指出不能以造成冤案的方式纠正错案。

  ★事件:“海豹误食打火机”

  ★时间:2005年12月20日

  ★讲述人:任冠军

  这条新闻并不大,一个饭店说自己圈养的观赏海豹被食客投食了打火机,召来了若干媒体。这个新闻包含了爱护动物、城市人道德批判等一干“精彩元素”,但饭店使力过足,在事发后两个小时就写好了一篇干净利索的2000字通稿给记者。我们以此质疑,发现饭店在许多关键环节不能自圆其说。报纸绝非可以被商业和其他任何势力利用的工具。

  ★事件:“神五专家遇害”调查

  ★时间:2003年10月28日

  ★讲述人:耿燕

  2003年10月底,我们在第一时间放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神五专家遇害事件”。因为我们核证时发现遇害者身份有误。10月28日,我们推出调查性报道,并通过中科院有关人士和新闻学者提出,受害者虽非院士,但同样为我国科研专家,媒体如果再将过多的关注投向受害者的身份问题,无疑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公众的一种误导。

  ★事件:透明版

  ★时间:2006年5月15日

  ★讲述人:刘国良

  这是最近一期的“透明版”,这个与读者交流的版面中,最王牌的是右边一栏的“有错必纠”。这个栏目指向是我们自己,就是要纠正报纸的差错。一方面,是报社采编内部对已经刊发的各种事实、数据、人名、地名等错误的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是对广大读者在读报过程中发现的差错、问题的纠正和反馈。随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我们对舆论力量的修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