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恭城:生态家园的三次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9:57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5月28日电 广西恭城:生态家园的三次跨越

  新华社记者 董峻、杨越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许多块金字招牌——“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然而,就在
20多年前,这里的广大农民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这个不沿边、不沿海,远离铁路线和公路干线的山区农业县,在走出一条富裕路的同时,不再向大自然无限制索取,而是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生态路,实践证明这条路越走越宽。

  第一次跨越:发展沼气让山变青水变绿

  沼气在恭城的兴起,最早是被农民缺柴少电的窘境“逼”出来的。

  平安乡黄岭村村支书黄光林说,退回二三十年,当时村民都是靠上山砍柴作为取暖、做饭的燃料。据当地资料记载,1979 年后全县各流域森林砍伐以每年2到5公里的速度向深山推进。

  1983年,县里在黄岭村搞沼气试点。村民们感受到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沤制后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和照明,既省柴省力,又方便卫生。沼气池由此迅速推广,以每年平均建成2500座的速度发展。目前全县沼气池总数达5.67万座,沼气入户率达到88%,成为全国农村普及沼气比例最高的县。

  沼气的发展,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全县每年节柴13万吨,相当于少砍伐森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47%上升到现在的77%。由于人畜粪便、生活污水都进入沼气池发酵,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传染病发病率下降。

  第二次跨越:“猪-沼-果”的“恭城模式”

  是沼气的蓝色火焰点亮了恭城的生态经济之路。从推广沼气开始,逐步完善生态链条,恭城创造了以养殖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龙头的“猪-沼-果”这一“恭城模式”。2005年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丰收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水果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七成。

  全县5万多座沼气池,每办一个沼气池要配套养5头猪,促进了养猪业突破性发展。近两年,全县生猪出栏都在30万头以上。由于沼液沼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农民便开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种植水果。用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种出来的水果个头大、果形好,而且病虫害少。

  大量有机肥使农作物品质优良,且无污染、无公害,全县粮食连续10年增长,水果业每年以40%、养殖业以50%的速度增长。其中无公害水果面积占广西无公害水果面积的一半以上,形成了柑、橙、柚、柿、桃五大水果产业。

  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与生态农业对接的生态工业开始起步,北京汇源、大连汇坤等大型企业相继落户恭城,将工厂直接建在了果园里。水果业已成为支撑恭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势基础产业。

  第三次跨越:农业观光旅游方兴未艾

  恭城县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多,农村劳动力大多在本地就能找到工作,这也得益于水果产业做大做强。

  莲花镇的红岩村,过去是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月柿产业,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村里建起了50栋统一规划的新村别墅,以其独特的瑶寨风情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去年全村人均旅游收入达2000元左右。

  像红岩村这样的村庄越来越多。依山而建的杨梅垒口、横山瑶寨,傍水而立的社山、岩口、牛厄,依托十里桃花长廊的大岭山等新村,整洁漂亮的农舍与村落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近三年全县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年均4000万元以上。

  在规划新村过程中,当地专门邀请规划、设计、旅游、环保等专家反复论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俗,保留山、水、田、林、路等原貌,做到绿水青山,小桥流水,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并将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全盘考虑。截至目前,全县881个村屯中的368个村屯已进行了统一规划。

  有专家对此评价:恭城的新农村建设将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增加收入、富余劳动力本土化转移结合起来,以富裕生态新村集群吸引城市游客,带动了城市向农村的要素流动。(完)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