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前程背负“钱”程之累 :高校学费15年间上涨25倍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10:54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夏德辉 王伟琳

  高校扩招后,学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免费,到此后的每学年200元的象征性收费,再到如今动辄每年5000元以上的高收费,中国高校学费于短短15年间上涨了25倍之多。加上各种生活及住宿费用,读完大学四年,平均每位大学生花费需4万多元。而2005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936元,也就是说,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一个城镇居民四年多的
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因为交不起过高的学费,中国各地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生上不起大学,甚至还因此引发各类家庭悲剧。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读高中拖累全家,读大学拖垮全家”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难怪有这样一种说法———“不上大学等着穷,一上大学马上穷”。对于那些好不容易能够挤上“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只好采取向亲属借、向银行贷的方法来完成学业,而“高额”的贷款与目前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的现实相比,还贷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供女儿上大学两年没买新衣服

  23日一大早,家住哈市的齐女士匆匆赶到农行一家网点汇了200元钱到女儿的账户,这是给在大庆某大学读大二的女儿甜甜治牙的。随后,齐女士又在电话中再三叮嘱:“一定要找一家大医院看病,钱不够我再汇”。

  “甜甜昨晚打电话来说,前几天刚治过的牙又痛了,我既心疼又着急。可是工作太忙不能到大庆去看她,只好汇点钱。”齐女士边说边往位于火车站的话吧赶。

  近两年来,齐女士除了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自己经营的那间小小的话吧里,每天6时30分离家,21时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风雨无阻。

  因丈夫意外去世,齐女士独自抚养女儿已有11年。以前单位的效益较好,齐女士为女儿攒下了自认为足够的教育费用。即使在下岗后,母女二人的生活质量也并未受到影响。可是从甜甜上大学起,家庭的经济状况立即陷入窘境。2004年,甜甜高考失利,分数仅够扩招的三表本科志愿。为了让女儿的学历“一步到位”,齐女士放弃让女儿读学费相对便宜的专科的想法,选择了省内一所每年学费为16500元的本科院校。当时学校推出了一项优惠政策,一次性交齐四年学费,每10000元可少交500元。为了3000元的优惠,齐女士咬牙一次性拿出了60000多元。用她的话说就是,“辛苦攒钱十几年,一下回到解放前。”

  “甜甜的学费还不算最贵的。因为当初哈市的几所大学的三表本科只有一个专业,每年学费是30000元。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抢着去的。”齐女士说。

  这笔学费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于是齐女士另谋财路开起了话吧。

  话吧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每月要给女儿的银行卡里汇去500元,还要存200元,因为甜甜每年还要交1200元的住宿费,余下的300元是齐女士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她还是尽量节省,因为换季时还要给女儿添一两件衣服。

  据齐女士介绍,入学之初,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的生活费,但是女儿还是会向家里要一些钱物。于是,她渐渐地压缩女儿的生活开支,三个学期下来,这学期才将生活费压缩到500元,终于不用每月再动用所剩无几的存款。

  两年来,齐女士节衣缩食,衣服只捡女儿的穿,只有女儿在家时才做鱼、肉。齐女士说:“还有两年就熬出头了。只要女儿能努力学习,我再苦再累也不要紧。”

  高额学费让全家租房住

  相对于齐女士的遭遇,家住哈市道外区的张女士夫妇却没有那么幸运。现在算起来,他们夫妇已在外租房“漂泊”近四年。原以为今年儿子晓冬大学毕业后,没了学费负担、又多一个人挣钱,家境会有些改善,可是儿子却至今没有找到工作。

  四年前,收到儿子被大学录取的通知时,正赶上家中动迁。但是这个喜讯却为这个家添了浓浓的愁雾。家中多年的积蓄加上动迁补偿款仅40000元,是先买房还是先给儿子交学费?夫妻二人合计后,决定先交学费。买房的钱可以慢慢攒,只是苦几年,可是儿子不上大学却会耽误一辈子。而且儿子大学毕业后,每个月也会有不菲的收入。

  儿子每年花费13600元,其中学费每年7000元、住宿费600元、每月生活费500元。而张女士每月工资500元,丈夫为800元,租房每月400元。四年下来,那4万元所剩无几。从大二开始,晓冬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尽力减轻父母的负担。儿子的懂事,让张女士夫妇很欣慰,可是在最近找工作的问题上,母子二人却争吵不休。

  至今,晓冬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张女士劝儿子,有工作就先干着,不要因为工资低就拒绝,可以骑驴找马。可是晓冬却认为,上大学每年付那么多学费,当然要找一份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尽快改善家境。

  还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怎么说呢?以目前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来衡量,这1万多元钱看起来不值一提。可真要是放到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大学生身上来具体算一下,你就会觉得在几年之内还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4日,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二读中药学专业的王娟(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助学贷款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5时30分,是食堂定点开饭的时间。王娟来到食堂后,按照惯例径直走向“特价窗口”,那是学校为像她这样条件的大学生专门设立的。用王娟的话说,“这里比较便宜,饭菜的质量也差不多,每月150元就够了。”王娟坦言:“我偶尔也打打牙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不能总苦自己。”

  王娟,22岁,家住双鸭山市,2004年入学,父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下岗了,现在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在外边打零工挣钱。父母身体都非常差,不能干太重的活,因此赚得少点,每月也就500元的收入。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正在读高中,困境可想而知。

  王娟说,以前她读书的时候,每到新学期开学前,是他们家最难的日子,亲戚家循环借钱,几乎都借遍了。“不过那时候交的钱比较少,还好借。”

  王娟清楚地记得,当她接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家人的表情,“每年4200元,4年是16800元,加上各种费用,读完大学需要4.5万元,还得说省着花,父母一算账,吓了一大跳。但不管怎么样,大学还是要念的。借了许多天,才借了1800元,这就是我来大学报到时的全部家当。”王娟说。第一年的学费是开学后的第三个月王娟的父亲不知从哪儿借来补交的,可是第二年的学费家里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在去年年末,王娟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因为第二年的学费我通过做家教交了一少部分,所以我一共贷了11700元,期限是9年。”尽管这些钱在别人眼里看似不多,可是王娟却觉得非常有压力,她给记者

  算了一笔账:“现在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如果顺利的话,乐观的数字是每月1200元的收入,扣除每月300元的房租、300元的生活费、100元的通勤费、100元的电话及支付生活用品费,父母养我一回,每月也得给他们200元吧。最后能剩多少呢?这还不包括想不到的诸如同学聚会、生病等花费。”

  “不过,我还是挺乐观的。”王娟说,“没准以后还能挣得更多呢,实在不行,我就兼职,从大一下半学期我就已经开始做家教了,寒暑假在家只能待上三四天。”

  弟弟如考上大学家里就得卖房

  19岁的尹秀月,来自我省巴彦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她品学兼优,去年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商业大学,目前是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大一新生。

  尹秀月一家4口,家里还有一个即将在今年考大学的弟弟。父亲是当地一所村办小学的教师,每月有800元的收入。母亲是农民,家里虽然有一点耕地,但是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将土地卖了,母亲到城里打零工。

  “在农村,我们家的条件还可以。可是自从我和弟弟上高中之后,家里的负担就加重了。父亲有神经性头痛的毛病,每到春秋季节或是有着急上火的事情就犯病,每年都得到医院看一次病,学校一点补助都没有,全是家里负担。前几天,父亲又到鹤岗去看病了。”说起家里的遭遇,尹秀月连连叹气。

  尹秀月说,她来学校报到的时候,父母只给她拿了1000元钱,可学校的学费是每年3500元,住宿费1100元,4年加在一起就是18400元,“没办法,我只好向学校申请了贷款,最后批下来的钱数是两万元,一年5000元,4年还清。除了每学期付够学校的学费之外,剩下的一点钱由我支配零用。”

  “尽管哈市离巴彦县很近,也就3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但是我一个学期也没回过家,因为20多元的车费对我来说几乎就是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最近听说又涨价了。而且,每次只要我回家,不管怎样,父母都要给我做好吃的,我不想让他们为我花钱。”尹秀月坦言,她每个月的伙食费才100元左右,而这样的水平就只能到食堂的“特价窗口”。但就是这样,也比家里吃的强多了。

  谈到还贷的问题,尹秀月的表情马上黯然了,“我当时不懂助学贷款政策,看到别人都是4年期限,我就以为都是这样,早知如此,我应该多贷几年,也好为自己减轻压力。”尹秀月说:“现在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会计专业,而且说实话,也不算太热门了,就业竞争压力这么大,要4年还清,真不是容易的事。我弟弟今年面临高考,他的成绩不错,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应该能行。但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了,我们家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弟弟考上,就把房子卖了,差不多能够学费。”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尹秀月:“如果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从事的工作4年根本不够还贷怎么办?”她说:“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找别人借,说啥也得把贷款还上;还有一条就是读研,继续申请贷款,读研以后找好工作的机会大一些,就能还上贷款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