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放军炮轰金门未跟苏联打过招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14:16 新华网
解放军炮轰金门未跟苏联打过招呼

  5月12日,在外交部档案馆开放档案借阅处,工作人员在接待前来查阅最新解密档案的读者。(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解放军炮轰金门未跟苏联打过招呼

前来查阅最新解密档案的人员在电脑终端前浏览。(资料图片)


  -“一页档案就可以写一篇学术论文”

  事实上,这已经是外交部第二次开放外交档案了。第一次开放是在2004年,开放的档案时间范围为1949年到1955年。

  由于研究领域是冷战史,沈志华对外交档案开放高度关切。“两次档案开放,我都是
第一个‘读者’。”他告诉记者。

  沈志华对此事的关切来源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和亲身体会——在国外开会的时候,总有外国学者问他,为什么你们中国人研究中苏关系总用苏联的档案,研究中美关系总用美国的档案,而不用中国自己的档案?

  沈志华对此深感尴尬。“我们也想利用国内档案,可是它不开放啊!”为了学术,沈曾利用自己下海经商时所挣的钱自费去国外搜集档案,两次在俄罗斯,两次在美国,共花费140多万元。

  “我的一些研究课题涉及上世纪50年代末甚至60年代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在等外交部开放这一时期的档案。”外交部第二批档案的开放令沈志华如愿以偿,这几天他已经花费六七千元来复印其中的部分资料。

  沈志华认为,中国学者只能利用苏联和美国的档案进行研究,对中国是很不利的。他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档案对于同一场会晤的记录并不相同,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对于各自的领导人记录得比较详细,这就必须对照使用。

  在沈的眼里,这批档案的价值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很多档案能够解开历史谜团。他以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为例:“波兰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判断波兰是反抗苏联沙文主义,他是怎么作出判断的?”

  沈告诉记者,波兰事件后,当时中国驻波兰使馆向国内的汇报与新华社的汇报不一样,使馆的汇报信息得自苏联驻波兰大使,因此认为波兰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的;但是新华社通过对波兰工人农民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波兰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只是对苏联不满。

  “毛泽东根据双方的汇报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后来中国驻波兰使馆负责人为此作了检讨。”沈在解密档案中看到了这份检讨,“检讨书证实了这段历史”。

  借助这批档案,沈说1958年台海危机中的一个谜团也能解开。“当年8月23号解放军炮轰金门之前,中国是不是跟苏联打过招呼,学术界有争议。这次开放的档案表明中国没有跟苏联打招呼,因为事件发生后,苏联人来中国询问了情况,这证明他们事先并不知情。”

  解密档案中吸引读者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1960年,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毛泽东是怎么评价苏联专家的。在一卷标志有“绝密”字样的档案“苏联撤退在华专家卷”里可以找到答案。

  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谈话记录里,毛泽东说:“苏联专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同志,使人不满的是极少数,苏联专家把中国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工作十分热情,并且做了不少义务劳动。有些人不只工作八个小时,而是十个小时。”

  “这些档案,有的一页就可以写出一篇学术论文。”沈说。

  -“档案开放是国家行为”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向记者详解了档案开放的过程。这批档案的解密工作从2004年4月中旬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历时一年两个月,涉及24个司局级单位。在整个解密工作中,总共有75位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参加,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先由鉴定组给出初审审查意见单,这个意见单需要送由主管领导审批;审批后档案馆要进行审核,然后送至鉴定开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核之后要向部门报告,然后以外交部的名义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批准之后,才能够最后开放。

  “由于最后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因此档案开放体现的是一种国家行为。”廉正保说。开放的档案涉及其他部门的还要请相关部门来审核,特别是毛泽东、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与外宾谈话的记录还要送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查。

  “这次我们向文献研究室等11个部委征求了意见,另外上报国务院时还征求了国家档案局和保密委员会的意见,请他们审核。”廉正保说。

  廉正保还提到了开放档案的四大原则:凡是影响到国家安全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民族团结的,不开放。

  对于部门档案中有些不宜公开的内容,此次采用了涂黑的办法。“这样避免了一些珍贵文献仅仅因为个别字句不宜公开而不能为公众所利用的情况。”

  廉正保说,在开放的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把握开放的标准,因为有的档案可上可下。中国前驻格鲁吉亚大使张咏荃是此次档案公开的参与者,他说遇到这种情况,鉴定组成员会进行讨论,实在难以定夺的要向领导汇报,而总的原则是能够开放的尽量开放。

  张咏荃碰到最多的是技术难题。由于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很多外交文书仍然不够规范,这给鉴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比如有的电报连标题都没有;那时候的公文是手写的,有的人字很漂亮,但有些人的字就难以辨认等等。”

  “开放外交档案是落实‘外交为民’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档案服务已经与领事服务、新闻服务和礼宾服务并列为外交部四大服务项目之一。”廉正保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