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孔子零距离,多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03:55 现代快报

  今日话题

  东北来的张先生有个爱好:通过街头的名人雕像来感触一座城市的内涵。南京是六朝古都,但他跑了几圈却大失所望。原来,南京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像多摆放在纪念馆、博物馆和公园里,老百姓需要花钱买门票才能看到。(5月27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美妙的零距离

  把虎踞龙蟠的金陵称为历史文化名城一点不过分。可如报道中所说,老百姓需要花钱买门票才能一睹本城名人的真容,可真有点尴尬了。

  也许有关部门的初衷是好的,把名人保护在深深庭院中,既安全,又便于管理。但这样一来,不仅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难觅芳踪,市民也往往在某日看到新闻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周围还有这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啊!联想到前一阵子媒体报章热议南京城市雕塑的品位问题,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何必非要在或繁杂或抽象的现代风格上大做文章呢?放着那么多现成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为何不充分利用?难道我们要让游人到了秦淮河畔,只知金粉十里,却难觅夫子之千秋盛名吗?

  莫怪市民对自己城市的历史茫然无知,关键是我们没能尽最大努力来营造一个使人沉浸于其中的环境。真到了如此境界,每个市民都会由衷感到———与孔子零距离,多么美妙!

  网友申猴

  深藏闺中实属无奈

  历史名人雕像不能与市民零距离,这实在不应该。然而,难道因此就要让其走上街头,与民同乐吗?想法虽好,可如果这样做了只怕没人能乐得出来。看看同样位于夫子庙,在江南贡院外露天的几尊雕像的情景吧,游客的涂鸦之作、照相时零距离接触使雕像受到了破坏,惨不忍睹。湖南路的几尊市井雕像,也好不到哪里去。简直不敢想像,贸然把南京所有的雕像都搬出来,结果会怎样。

  还是且慢让孔子与市民、游客零距离吧。在不能有效保护他老人家不受侵害之前,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声音。

  中山南路从建锋

  把“零距离”拉长一米

  请文化名人出深闺,营造名城文化气氛,无疑是受百姓欢迎的。有人担忧塑像遭毁坏也不无道理:谁都不愿意孔子“挨刀”,颜真卿“破相”,曹雪芹衣襟被写上某某“到此一游”。那我们事前可以多做些宣传,在介绍雕像的牌子旁,标注上“美丽一米距离”,致意观瞻者,只动眼睛别动手。就像要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需要大人不断吆喝。

  网友gigi836

  孔子有知也愿出“深闺”

  雕像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胎记。这些雕像本就属于全体市民。但是在一个什么都谈“产业”的年代里,雕像也被请入深闺,市民想见一面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不知这些名人贤士泉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尤其令人惋惜的是,这些雕像隐入深闺,它们原本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也渐渐隐退,因为终日不得谋面,市民难以搞清楚以下基本问题:这座城市曾与多少文化名人结缘?这些名人雕像今又安身何处?

  无论是孔子,还是郑和、洪秀全,这些先贤想必是入世的多于出世的,既然如此,那么让他们的雕塑回归城市的广场街角,与民相伴,无疑才是一种对于文化的基本尊重。

  白下区雅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