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破户籍壁垒只是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39 法制早报

  □冯健鹏(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又到高校毕业时,除了感慨和感伤,毕业的学子们还面临着无数紧迫的现实问题。新华社每日电讯5月25日消息, 今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为17.8万人,其中京外生源达一半以上。一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为了留京,不得不花几万元购买进 京指标。僧多粥少,“指标”自然也就身价不菲了;这种稀缺的社会资源完全是依靠垄断的权力来分配的,在当前这个转
型社 会中难免会捉襟见肘,下出寻租之“蛋”也是种豆得豆、毫不奇怪。

  面对指标所产生的弊端,特定部门的严格核查与处罚当然只是头痛医头的治标之策,更何况“严格核查与处罚”如果 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制约,其本身也难保不成为新的寻租场所。

  于是,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指标背后的“户籍壁垒”的确,正是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不平等地位,相关的各种指 标才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罕物;也正是因为户籍制度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高度行政化,使得各种指标的分配沦为寻租的过程。因此 ,打破户籍壁垒——至少“剥离附加于户口之上的种种特权”——成为了社会的呼声。可是,打破户籍壁垒之后,就万事大吉 了吗?

  当然,户籍壁垒打破之后,建立在户籍壁垒至上的指标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但与指标寻租密切相关的恶行竞争却不 会就此停止。设想,如果北京取消了“进京指标”,理论上任何能留在北京的人都可以留下来;但是此时北京对于人力资源的 需求仍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想留在北京的人数同样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会有所减弱。那么,打 破了户籍壁垒的竞争能否转化为良性竞争呢?

  可以预见,只要分配社会资源的方式依然存在着不公平(实际上,各种不公平存在于就业的各个环节中),就依然无 法实现优胜劣汰、人尽其材的良性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户籍壁垒是指标寻租的原因,不如说这两者都是不公平的资 源配置机制所造成的结果。

  公平的基础在于平等。在现代社会,平等不是简单地拉平社会差异,而是体现为国家设法改善弱势方的状况,以此缩 小两极分化、增加社会总福利(因此,劫富济贫并不可取;至于劫贫济富,就更荒谬了)。对于就业来说,户籍壁垒所造成的 不平等只是诸多不平等中的一环,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虽然从户籍壁垒入手未尝不可,但这只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

  当然,这里所说的平等是指机会的平等;决定最终分配结果的——从人才竞争的目的来看——应当是个人的素质与能 力,而不应掺杂其他无关因素。这样,每个人都有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我认同;在这种自我认同的激励下,中国的13 亿人口才不仅仅是“任何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大问题”的沉重包袱,而更将成为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也最为丰富的资 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