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护文化遗产从端午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51 法制早报

  也许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再次触动了中国人的历史神经;也许是“端午节是中国人的”荣 誉感遭到挫伤。2006年,中国掀起了保卫传统节日的浪潮。

  ?荩?荩先是确定今年6月10日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荩?荩后是文化部长孙家正宣布:所有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全部列入保护名单,

  ?荩?荩还有就是那部启动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明年将要出台。

  所有这些似乎来得晚了些,但还不至于“亡羊补牢”!《法制早报》为今年首个“文化遗产日”提出的口号是——保 护文化遗产从端午节开始!

  □本报记者赵瑜实习记者刘轶鹏

  又到一年端午时,但在今年的网络或报纸上却少了很多火药味的东西,诸如“打响‘端午节’保卫战”、“端午节谁 属?”“端午节该不该捍卫?”之类的大标题。因为人们发现,中国人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开始觉醒!

  在首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觉醒,应该从端午节开始。

  工业化让传统节日成为记忆

  普通的一家人,一个平房小院,门口插着些艾草。外面的龙舟比赛结束了,男主人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蹲 在院中,手里拿着草根在对拽,看谁的先断。这时,妻子招呼着丈夫和孩子吃饭,饭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以及温好的雄黄 酒。

  这是一幅南方传统端午节的画面,但是这对于城市人而言可能都已慢慢地淡忘。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端午节,可能首先想起的就是粽子,而后也许是龙舟,很少有人再会记起别的。传统文化的断代 已经不容我们所忽视。

  “农村的节日气氛要浓得多,城市作为文化的桥头堡,总是在吸收最新的东西,所以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7 0岁高龄的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宋兆麟,1936年生在东北农村,小时候过节的情景,他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端午节本身是属于非物质文化,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又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世代流传下来的。但由于现在中国 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尤其城市是首当其冲,民间文化存在的土壤在慢慢消失,所以造成了目前这种情况。”

  韩国人让我们觉醒

  自2004年5月,传出韩国要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国内便掀起了大争论,对该问题,专 家、学者、网民众说纷纭。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 形遗产著作”。消息传到国内,有很多人仍无法理解,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客观地看待此事。

  宋兆麟先生一直致力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他认为,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的“端午节”并 不相同,国内大部分人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端午”,而对于“祭”这个内容忽略了。除了时间上的相近,

中韩两国在“端午” 的时候,所举行的活动是截然不同的,代表的文化也是不同的。“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他们没有;送鬼,祭土地神, 祭城隍,我们没有。

  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文化要比他们丰富,而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也不存在两者冲突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韩国人这一行为都不能不让人们沉思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诗表达了很多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心声。

  在屈原投江的汨罗,2005年当地恢复了已经停办6年的国际龙舟邀请赛,今年端午节期间,他们还会举办龙舟文 化节。而在屈原的故里秭归,当地也在组织端午文化旅游节,其中内容包括地方的龙舟比赛,骚坛诗社的对诗表演以及包粽子 比赛。

  韩国的“申遗”使我们的民众开始警醒。

  其实从1956年开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就组织了1000多名民族工作者和专业人员 ,分成16个调查组,对全国范围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状况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调查研究。

  宋兆麟就参加了这次调查活动:“当时,没有什么工资不工资的,大家根本不谈这个,拿着路费就上路,就是一种精 神的力量在鼓舞着我们。”

  从1982年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的第一个“民俗品物展览”,到2005年文化部公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端午节列入其内,再到今年2月的第一次全面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展览会,终于确定今年6月 10日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保护日”。

  面对一些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将清明、端午、重阳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列入公共假日的热切呼吁,5月25日,文 化部部长孙家正终于明确提出,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后都将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第一批518个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已经国务院批准,将于近日公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列入其内。

  据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进一步明确我国传统节日的法律地位,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 许多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但正如孙家正所担心的,目前,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传统节日确实有被淡化和遗忘的现象。中国的传统节日多和中国农 历纪年联系在一起,改成公元纪年以后,人们一般都只记得今年是公历几月几号,而很少记得是农历几月几号。

  对于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国家文化遗产日”,宋兆麟认为,这样做既体现了国家的重视,又会不断地提 醒人们要保护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后每一年,都会举行相关活动,来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路漫漫兮

  “韩国‘端午祭申遗’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宋兆麟这样解释“端午祭”事件的影响。

  对于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关键,宋兆麟总结了以下3点:国家是否投入、国家是否重视、国家是否立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一定要明确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现在国家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非物质文化 遗产”很多是与它所依存的物质载体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了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不复存在,两者是互相依赖的关系 。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又不受现行的《文物法》保护,造成了这方面物品的大量流失。

  法律方面还应该规定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制度”,由国家来保障这一部分艺人的生活,使得传统工艺不至于后继无人 。同时对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哪些由国家保护,哪些由地方保护,这样能够集中财力保护濒危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可以将传统节日的一些项目做商业开发,这也是一种积极保护的方式。但是在这其中,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出现 偏差,就会闹出笑话。”

  曾经某地在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上举行一个“放河灯”的活动,而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先烈”。

  还有一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中文研究生令人啼笑皆非。有人问他:“端午节怎么过?”他的回答是:“大街上买几块

月饼吃得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