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制早报记者专访“中国反烟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0:58 法制早报

  【编者按】戒,还是不戒,这是个问题。对于成年成月踉跄在路上宣传戒烟的张跃来说,戒烟不是一个问题,但他的 老婆孩子吃饭却因此成了问题;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既要对公民的健康负责,又要小心翼翼地不挫伤一个拥有5000亿元 资产、每年上交1400亿元税收的庞大产业的积极性;对于国际跨国烟草巨头来说,怎样摆脱在欧美遇到的市场萎缩、官司 不断的困境,重现中国上世纪初叶洋烟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他们的野心;对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种烟叶的农民来说,怎样 增产增收是最大的问题。但愿这个戒烟日的主题——“
控制吸烟、减少贫困”某一天能够成为现实。

  家庭已破产我还在路上

  □实习记者张艳丽

  发自济南

  5月23日中午和张跃取得联系的时候,他正颠簸在苏州去往济南的火车上。这一次的济南之行是他全国戒烟宣传的 又一站。到5月底,除了济南,张跃计划还要走访大连和杭州两个城市。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张跃希望借助这个国际性 的节日使自己的全国反烟行动再推进一步。

  走南闯北去反烟

  今年46岁的张跃,来自河南省新安县。早在1996年的时候,张跃就到新安县城的大街小巷劝人戒烟。他把报纸 上一些关于吸烟有害的材料复印下来精心编制,自制成反烟材料并随身带到繁华街道上向身边的人散发。当初,张跃到印刷厂 去复印戒烟的宣传资料,一次至少印3000份。

  1999年,

卫生部主办的《中国保健》杂志发现并报道了他,把他称为“中国反烟第一人”。“成为反烟第一人, 是因为妹妹的去世”张跃说。1998年,张跃26岁的妹妹患脑瘤去世,张跃很困惑,妹妹怎么会患上脑瘤?1996年, 他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及吸烟人的子女患白血病、脑瘤和淋巴癌的几率较大。张跃立即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个小学教 师,烟瘾很大,每天晚上都抽着香烟批改作业,一家人往往一晚上都笼罩在腾腾烟雾中。张跃认定妹妹的去世是香烟害的,从 此他决定把“反烟进行到底”。在走出家门反烟之前,张跃帮助拥有几十年烟龄的老父亲成功地戒了烟,还劝弟弟、岳父、伯 父等家族中的十几个烟民戒了烟。劝家人戒烟的过程,“几经周折,几多欢欣”。张跃感慨到:烟虽然不容易戒掉,但绝不等 于戒不掉。父亲曾经是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现在不也是彻底戒掉了么?

  2001年5月,张跃撰写的一份4000字的《反烟宣言》发表在杂志上,这让他非常兴奋。张跃至今认为这是他 反烟活动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联想到劝说家人戒烟的成功,张跃觉得自己的反烟行为具备了走向全社会的条件。

  2001年底,张跃带着自己复印的上百份反烟材料和印有“中国反烟第一人”的自制名片,踏上了洛阳去往张家港 的火车,开始了全国巡回反烟的行程。四年半的时间里,张跃跑遍了全国153个大中小城市。每到一处,他先和当地的媒体 取得联系,这样可以加大反烟的力度和广度。同时,他会到繁华街道上向路人散发自制的反烟宣传材料并递上自己的名片。有 的时候他也会直接从吸烟者手里抢下香烟掐灭:“一般很少这样做,采取这种方式的时候我也会掌握好度,我会弄清楚什么时 候该拿什么时候不该拿。”张跃说:“很多人听了我的宣传后就自动把烟掐了。”

  现实生活中吸烟的人数众多,这让张跃一直思索着怎样采取有效的行动。“不与吸烟人交朋友,不买吸烟人的东西, 不坐吸烟人的车”,这是张跃对待烟害盛行的社会的“三不原则”。在反烟之初,花钱“买”烟的事情,张跃也做过不少。在 车上,他捏碎烟民的一盒香烟会用双倍价钱来赔偿;揉掉别人一支烟,他会给对方一元钱。张跃说这是反烟的一种方式,他非 常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具体过程使那些吸烟的人把烟戒掉。

  张跃每到一处都会拎着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他的《反烟宣言》和精心摘编的反烟资料。“吸烟——人类的垃圾行为 ”是张跃最新的反烟理念。今年4月份,张跃的中国反烟网开通了。他高兴地说,利用网络这个新途径会使宣传活动变得更加 畅通无阻。

  反烟过程中感受社会美好一面

  张跃觉得从事反烟的活动让他找到了一个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事情。这之前,张跃当过小学教师,从事过昆虫标本生意 ,还炒过股。从2001年11月起,张跃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全国巡回反烟活动,并决心将这一活动进行到底。张跃有一个记 录本,上面记载了自2001年开始所有资助过他的人的名字和资助金额以及以各种方式支持反烟行动的人的名字。在这个记 录本上,资助人的姓名、单位和金额列得详细清楚,而且按省市归类,一目了然。“任何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由个人行为发展来 的,看着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行为,因为社会各界都在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和推动着反烟行动的 发展。”张跃坚定而又乐观地说。每次出发,张跃只带几块钱,家里宽裕的时候会带几十块钱。在火车上,许多列车长被他的 行为感动,了解他的经济状况后,会一路绿灯放行;在温州,一位交警赞助他100元钱,一位

出租车司机将他送到爱卫会却 不肯收他的车费。每个城市当地的卫生部门,也尽量帮助他解决食宿问题,宣传材料也帮他免费复印。张跃说,数不清的人对 他伸出援助之手,否则的话,就是10个张跃也早饿死了。张跃认为,吸烟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个人习惯和个人爱好,而是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反烟行动每到一处都能得到很多媒体和个人的广泛关注与支持,这让张跃自信能够 改变人们吸烟的社会条件,提高人们的戒烟意识。

  家人亲友不支持“反烟行动”

  从2001年起,张跃开始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全国巡回反烟活动中。“一年有七八个月在外面跑,从来不往回拿钱 ,一回来还要钱。”许小些说,家里基本上“破产”了。

  为维持开支,许小些只有向亲戚、周围的邻居,向认识的每一个人借钱。张跃每次反烟回家,都要借钱复印名片、资 料。许小些有一张欠债单,上面密密麻麻记了52个人的名字和欠债数额,最多的一笔3209元,最少的30元。“有时候 实在没有办法,几块钱也借,人家都不好意思,说不要了,就没有再记。”许小些说。

  张跃反烟,已经花去了6万多元,大部分用在了资料费、电话费、邮寄资料费、乘车住宿费上面。对此,张跃坦承“ 家里面已经欠了5万多元的外债。”

  “我们一家人好多年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了。”许小些说,“我知道他干的是好事,但是家里人肚子都吃不饱,你还借 钱往外使,这不是神经病么!”

  两个孩子也并不理解父亲的行为,女儿上高中的学费是找亲戚朋友一块两块凑出来的,“交学费的时候毛票都有”; 儿子至今欠着大学学费,为了解决生活费,还兼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两个孩子几乎从来不提起他(张跃),好像也没这么个 爸。”许小些有些伤心地说。

  张跃对此的解释轻描淡写:“家庭是有些影响,但也不大,要做事情总不能被困难吓倒。我做这样一个社会性的事情 ,肯定会损害一些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我这个事情(反烟行动)也在发展,以后我在经济方面出现了转机,费用就给他们解 决了。”

  不仅家里人不支持张跃的行为,亲戚朋友同样不理解。“他们看不到事情的全面,就像我父亲当初看不到我这样做的 结局会是怎样的。”

  张跃的父母曾不止一次地劝阻过他:“你并不是很有钱的人,却还要干既费脑子又花钱的反吸烟的事,你只要把家里 的事办好就行了,何必管那么多。”张跃却坚信,人活着就应该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中体现出来。他说自己有信心、有能 力推动社会中的吸烟现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调动起社会因素开展反烟行动。”被张跃认为是自己的又一成果。

  女儿马上要高考了,张跃决定在世界无烟日那天结束大连和杭州之行后回家。他说,这毕竟是女儿也是我们全家的一 件大事,我是要回去的。陪伴女儿度过高考并稍作调整后,他还将继续踏上反烟的征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