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通衢大道遍长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1:19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袁超群通讯员王辉

  2006年,在272公里的基础上新增通村油路(水泥路)105公里;

  2008年末,平原地区616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

  “十一五”末,全区城乡之间实现硬化道路的“无缝对接”……

  这是日前长安区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前,一张摆在区政府主要领导办公桌上的“倒计时表”,也是该区交通、农业等部门改善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的“军令状”。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纷繁复杂的建设任务,长安区把高质量地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尤其是把改善事关经济命脉的道路交通条件,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中。

  300多公里的硬化任务、1.2亿元的资金缺位,区政府和有关责任部门将如何破解瓶颈、组织实施呢?带着这一疑问,记者认真翻检了2004年以来长安区农村道路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一组组客观现实、无法争辩的数字和事实,回答了记者的种种疑问。

  “三年的任期太短了,很多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我想让大家支持我再干一届,给村里把水泥路全部修了……”这是2005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前,长安区光辉村村主任候选人李天宝的“施政演说”。和李天宝一起“上台”的761个“村官”中,有近300人把带领群众硬化村内道路作为自己任内的“政治使命”。时至今日,第六届村民委员会已经运作了半

  年还多,再次盘点这些“施政演说”时,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油路(水泥路)通村里程较换届前净增54.92公里,沙石路净增68.69公里。与此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80多个行政村、105公里水泥路、67.1%的油路通村率,成为区政府2006年度农村道路建设的“刚性指标”。

  地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新路。

  “致富路工程”就是长安区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关键举措。早在2004年,长安区政府就郑重承诺:在如数兑现省市有关奖励标准的基础上,区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00万元,用“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农村道路建设。至2005年末的两年间,农民群众兴修致富路的空前热情,已使财政预算提前超支了100万元达到900万元。更加难能更可贵的是,长安区用900万元的财政补贴,四两拨千斤般迅速激活了全区近4000万元的民间资金、近50万的农民义工和4000多台大型机械,一起涌入到全民参与农村道路建设的热潮之中,提前完成了全区150多个行政村、745条总长270多公里的村道硬化和相关配套建设,彻底解决了近30万群众的出行难题。

  数年前,靠几亩坡地维持生计的长安区滦镇街道上王村群众,就是做梦怕也梦不见今天依托交通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快速致富的好日子。谈起这些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经营大户王锁利总是把嘴一努:“村北的环山公路就是日夜缠着咱村的金腰带!”而与这条“金腰带”垂直相接、一字排开的数十个村的进村水泥路、纵横交错的村内道路,更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道、小康路。

  记者感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织就一套规划科学、疏密适当、既要联系区内各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又能有效对接西安大都市圈的现代化城乡交通网,成为长安区快速破解农村经济滞后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当东部炮里塬上的万亩无公害西瓜,途经长安3500万元修通的韦鸣、韦斗东西主干线,还带着“纱网”发往咸阳市场时,长安区的“三十分钟交通圈”和“五横十纵公路网”早已成了该区农产品市场东西互动的“魔幻圈”和数十万长安“农民商人”决胜千里的“淘金网”了。而那些与各大交通要道彼此衔接、密若蛛网的农村水泥道路则无疑成为长安80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通衢大道。袁超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