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斯兰孩子”中国“新家”疗心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5:0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据新华社电昨日上午,成都双流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当16岁的俄罗斯女孩金娜从中国“弟弟”赵佑手中接过一只憨态可掬的绒线熊猫玩偶时,她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她和站在一旁、相处了近一周的中国“爸爸”、“妈妈”、“弟弟”依次紧紧拥抱,不停地用英语说着:“谢谢!谢谢你们!”

  结束了6天“疗伤之旅”的10名别斯兰孩子昨日告别了他们的中国家庭,俄方带队老师苏珊娜说:“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找到了家的感觉!”

  找“新家”大选拔

  此次来蓉的别斯兰小客人共6女4男,年龄在14岁到16岁之间。其中,8名孩子是小舞蹈演员,另两名孩子的歌唱得相当不错。

  2004年9月1日至3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学校突遭恐怖袭击,约1200名师生和家长被武装分子扣为人质,最后酿成331人死亡,其中包括186名儿童。

  人质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向俄罗斯提供了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今年5月2日,已有10名受害孩子到达海南三亚,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另一些孩子则来到成都的中国家庭中体验生活。

  成都市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几周前就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选拔赛:为每一个别斯兰孩子找一个“新家”。选拔要求相当“苛刻”:家里要有爱心、要有车、可以给别斯兰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房间等。

  入选家庭被召集起来进行突击俄语训练。年逾四十的冯爸爸把一些日常俄语用谐音汉字标出来,诸如“欢迎”、“你想要吃什么”、“别客气”……尽管不标准,但孩子们能理解。每当冯爸爸说起“嘎可多吗”(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吧)时,俄罗斯“女儿”伊连娜和扎丽娜便开心地冲他竖起大拇指。

  快乐的“联合国”

  自从家里多了一位俄罗斯“姐姐”———16岁的金娜,14岁的双胞胎兄弟赵佐、赵佑忽然懂事了很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先分给“姐姐”一半。

  三个孩子交流的方式是:英语+俄语+汉语+比划。金娜向中国“弟弟”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还拿出家人的照片一一给他们看。“弟弟”们则给她讲笑话。

  “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弟弟,他们总是用流利的英语给我讲各种好玩的故事,我常常笑得肚子疼。”金娜告诉记者。

  妈妈伍女士幽默地说:“这几天我们家常常是三种语言混用,都快成‘联合国’了。

  怕人的“红色菜”

  14岁的扎丽娜告诉记者,冯爸爸对她很好,但他们的相处也并非一帆风顺,扎丽娜实在无法接受冯爸爸好意为她安排的“美味”川菜。她瞪大眼睛说:“我现在一看见红色的菜就害怕!”冯爸爸只好从超市买来三明治、牛奶、面包和黄油。不过,中国“爸爸”煎的荷包蛋倒是很合孩子们的胃口。

  学好汉语再来

  语言的差异也给他们带来不少麻烦。住在高靓茹家里的巴利科耶娃·阿尔宾娜就曾因为洗衣粉遇到了小尴尬。“她的英语不是很好,我们也不明白她想要什么,给她肥皂、香皂、沐浴液她都摇头,后来实在没办法,我们就打电话给一位懂俄语的朋友,这才知道她是要洗衣粉洗背心。”高靓茹妈妈说。阿尔宾娜说:“回去后,我要学习汉语,等下次来中国时我就能和中国小伙伴们好好交流了!”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