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孤独症孩子的沉默节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3:08 舜网-济南时报

  采 写:记 者 袁 超

  实习生 张春晓 赵 越

  因为孤独症,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却不能与我们一起享受阳光。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虽然他们一样的乖巧可爱、一样的天真无邪,但节日却无法给他们带来快乐。

  在他们眼中,父母是陌生人。反复开关灯、不停地吐唾沫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爱好”……

  还记得《鲁冰花》吗?一句“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传唱大江南北。因为这些孤独症儿童很少说话甚至不会说话,医学上给了他们一个凄美的称呼——“星星的孩子”。

  强强:一人世界的“舞者”

  近日,记者来到济南市红十字会儿童孤独症及智能开发训练中心,见到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强强就是其中一个。除了眼神有些呆滞迷离外,没人能看出他和普通孩子有什么不同。几分钟后,记者感受到了他的特殊——始终自顾自地四处张望,仿佛每个人都不过是毫无干系的异类。

  指着记者,辅导老师对强强说:“强强说阿姨好。”

  强强眼球连动都没动一下,只是机械地重复了一句“强强说阿姨好”。接着,老师鼓励强强和记者握手。然而,他只是把小手放在记者掌心拍了两下。“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掌握能力特别差,有的只会鹦鹉学舌地重复简单句子。”老师说出这个可爱孩子的“病症”。

  “你好,强强。”对于记者的问候,强强充耳不闻,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强强铁蛋,强强铁蛋”。突然,本来高兴的他不知何故哭了起来。老师喊他,他径直走过去,小手接连打翻了两杯水,溅了一身水也不在意。老师把他抱起来,说了句“强强铁蛋”,瞬间,他又马上破涕为笑了,表情转换之快让人惊讶。

  “他们喜怒无常,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谈不上反击能力。”训练中心的杜娟主任这样告诉记者。

  辅导老师一边抚摸着一个孩子的小脑袋,一边对记者说:“这些特殊孩子,就像生活在遥遥太空的外星人,远离我们的现实世界。就像强强,他甚至不知道杯子是用来盛水的,痛了不知道说,饿了也不会要吃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感受。”从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话语里,记者知道“他们都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虽有喜怒哀乐,但有时哭泣并不代表悲伤。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悲伤的含义。

  上厕所都要“磕头”的妞妞

  据训练中心的杜主任介绍,“孤独症孩子”不像一般孩子那样对玩具感兴趣,却常对特定的东西特别依恋,一根绳子或一个汽车后视镜,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偏爱,以至于睡觉都要搂着。“刻板行为”是这些孩子的主要“症状”,反复开关灯、吐唾沫、不停地上厕所等再常见不过。

  刚进培训室看到妞妞时,记者还误以为她是个韩国小女孩:一头浓密的黑发,服帖地贴在额头的齐眉刘海儿,小巧的五官,白皙的皮肤。但这个可爱的孩子,也是个孤独症患者。

  妞妞的“刻板行为”是不停地磕头。坐板凳时,往桌子上磕;把她拉开,她就趴在地上磕;就是蹲厕所时,也会不停地在支起的小腿上磕。除非有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否则她会一刻不停地磕下去。记者感到,一直“乐于”磕头的她,在磕头过程中并非单纯的舒服惬意,脸上痛苦的表情仿佛告诉人们,她正在和一种莫名的病毒抗争。

  为纠正妞妞的“刻板行为”,老师安排她练习沿直线剪纸片。老师手里有一块饼干,妞妞每剪一下,老师就奖励她吃一小口。但妞妞似乎只是对小饼干感兴趣,经常不看手中的纸片,伸长脖子等着吃饼干,所以剪得乱七八糟。

  一个简单的剪纸动作,妞妞要用一个月时间才能学会。而在此之前,她先学握拳,练习手部的力量,然后再学“剪”的动作。“这叫做精细训练,训练孩子提高注意力、听指令和手眼协调。”老师介绍说。

  除精细训练外,还有运动训练,比如俯冲,让孩子趴在滑板上滑下来。训练会对孩子们的大脑产生刺激,从而对学习语言有帮助。杜娟主任介绍说:“孩子学习速度很慢,有些孩子说个拼音字母‘a’都要用好几个月时间。孩子每学会一个动作,老师们都兴奋得奔走相告。”采访中,一位家长跟记者“开玩笑”:“上个月,我孩子学会了拍肚子、跺脚、举手三个动作,训练费是1400元,平均学会一个动作需要近500块钱!”貌似自嘲的背后,透露着其无奈和心酸。

  “刻板行为”背后的天赋期望

  如果你看过电影《雨人》,就不会忘记里面的“哥哥”——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影片中的他,对数字特别敏感,玩扑克牌每次都能赢。在儿童孤独症及智能开发训练中心,有些患者也会在某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才华。

  白净的天天今年12岁,身材颀长,连走路都颇有舞者风韵。他喜欢转圈,而且用的是类似专业人员的那种舞步,同时手上不断变换动作,而拈出的还是“兰花指”。转圈时,天天很陶醉,下巴微微上扬。但是,他不知道用笑来表达快乐,只会大声尖叫,眼睛瞪得很圆,面部表情在常人看来有些“惊恐”。

  “他可以连续转一千圈不晕,也不会磕到自己。”老师告诉记者。听到旁人的掌声,天天就像得到了鼓励,不觉间加快了转速。也许是不会感知外界事物的原因,孩子们很容易专注地投入到一种“刻板行为”中,表现为在某一方面特别有天赋。“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挖掘某方面的特长,也许会等到‘芝麻开门’的那一天。”杜主任说。

  “谁说我孩子有病,我和他拼了”

  “谁要说我孩子有病,我就和他拼了!”对于孩子的病症,很多不愿意承认事实的父母言辞激烈。

  作为孤独症儿童的家长,金明算是比较敢于直面现实的一位。他的孩子叫旺旺,旺旺在1岁7个月时才迈出第一步,当时家人就觉得不对劲,于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省内外的儿童医院都去了,始终无法确诊。最后,在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查出来是孩子得了自闭症。回忆当初,金明只是觉得痛苦:“我当时急得得了口腔溃疡,疼得饭都没法吃。”

  旺旺今年5岁,但连上厕所都不会,吃饭也需要人喂。由于生理不正常,旺旺每天睡眠时间特别短,折腾得金明夫妻俩“想睡个囫囵觉都是奢望”。

  “原来不了解这种病,还指望能治好。现在看来希望真是微乎其微,我只盼望他能生活自理,我们养这一个孩子就跟人家养了四个孩子一样。以前谁去接他他就跟着谁走,也不怕陌生人,因为他连我也不认识。”金明虽然很无奈,但对孩子每一点进步都欣喜不已。“现在好多了,对我们有感情了,接他回家时跟我搂搂抱抱的。”

  记者采访了解到,因为孩子的行动能力一直处于婴幼儿状态,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不得不牺牲母亲的工作,专职在家陪孩子。只有一份收入,再加上高昂的训练费,很多家庭负债累累。

  金明告诉记者,旺旺每月的训练费是1400元,如果在北京,一个月训练费就要5万元。为了旺旺,金明已经花了近10万元, “家里都被掏空了!”

  入托入学呼唤“阳光地带”

  据济南市红十字会儿童孤独症及智能开发训练中心杜娟主任介绍,“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自闭症,几乎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在发病早期进行特殊干预训练,使症状得到改善,干预得越早效果越好,黄金年龄是2-6岁。”

  但是,即便是经过训练后的自闭症儿童,普通的幼儿园和学校经常无法、或者不愿意接纳,入托、入学成为很大的难题。

  “刚送走了一个孩子,我们求了三家幼儿园,只有最后一家肯接收他。”训练中心杜主任说起此事,表情十分伤感,“人家还问咱的孩子有没有攻击行为。我当时就哭着说,‘我担心的是我们的孩子被你们的孩子欺负’。因为人家打他,他只会往墙角躲。”

  “我们只想呼吁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关爱他们,给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平等、自尊、自信的生存环境。”杜主任这样告诉记者。

  谁家的孩子“自闭”?

  说起孤独症问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高俊英教授指出,目前孤独症仍然是个世界难题,病因尚未找到,但可能与母亲孕期情绪有关。此外,小孩在养育过程中缺少爱抚和成人间的互动也可能诱发孤独症。

  “现在很多年轻的母亲只顾着考研、考博,经常忽略对孩子的关心照顾。结果,很多时候博士学位是拿到了,却发现孩子得了孤独症!”高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据高俊英教授介绍,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检测其是否得了孤独症。孤独症通常发病于三岁前,特征表现为:不能与人建立关系,和人不亲近,缺乏目光接触;掌握语言能力迟缓,不愿与人对话,缺少主动语言,常常代词错用,鹦鹉学舌般地重复简单句子。此外,患儿还会表现出某种“刻板行为”,如转圈、双手舞动、来回奔走、排列玩具,或者特别迷恋某些东西,尤其是圆形物体,如电风扇和汽车轮子等等。

  高教授提醒年轻父母,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要忽视孩子,要多和他们互动交流。准妈妈们不要忽视孕期保健,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病毒性感染。

  (注:为保护儿童隐私,文中均为化名。)

  记者感言

  孩子,我能为你做什么?

  □袁超 张春晓

  若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孩子。在这些自闭症儿童面前,成人们时常调侃般挂在嘴边的“孤独”、“抑郁”,显得那么矫情。

  置身孤独症儿童中间,笔者的感受是震撼!

  外表上看,孩子们四肢健全,与常人无异。一个叫阿宝的孩子,活脱脱像个洋娃娃,一双扑簌簌眨动的大眼睛中,流露的却满是无辜的哀怨。他经常几个小时一句话不说,却很喜欢被人抱。对于走到面前的人,那双肉乎乎的小手仿佛是在哀求。课间休息时,他多是一个人趴在桌上,脸上挂着泪珠……

  痛苦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在他们面前,父母爱得不到回应。这些“另类”的孩子,就像遥遥星空中闪烁的星星,远离现实,更远离父母泣血的盼望。

  现实中,很多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连送孩子去训练中心都偷偷摸摸地进行,怕被歧视的眼光看见;许多家庭,因为无法承担高额的训练费用,只能无奈地把孩子拉回对他们有着“白痴”或“神经病”误解的生活之中。

  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星星的孩子”也不应例外。我们向社会呼吁,献出一份爱心,伸出一双援手,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