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速经济隆起 科学发展鞍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8:34 千华网

  张杰辉

  经过“十五”时期的改革和发展,鞍山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省委部署,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重要时期。研究今后五年科学发展鞍山的战略构想,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清醒、理性地看
待现实,科学、准确地把握未来,做到坚持正确的、弥补不足的、创造崭新的。要通过回顾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哪些是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鞍山特点、被实践证明的正确思路、科学决策和重大举措;通过总结过去五年存在的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反思;通过探讨如何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全面开创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市委九次党代会以来重点工作回顾

  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是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3%、5.7%。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集中体现了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制定重大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展塑造鞍山新形象大讨论活动。2001年,省委指出了鞍山存在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够;二是结构调整缓慢;三是开放水平不高;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从六个方面塑造鞍山新形象,即塑造城市环境新形象、旅游名市新形象、开放型经济新形象、加快发展新形象、深化改革新形象和廉洁高效新形象。通过大讨论,解放了思想,创新了思维,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了“谋划大事,自我加压,破解难题,深度推进”的创新工作思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倡导了“鞍山在我心中,我为鞍山奉献,鞍山为我自豪”的时代精神。

  确定了“现代工业强市、优秀旅游名市、先进文化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我们从鞍山工业大而不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从当时千山和玉佛这两个重要旅游品牌以及其它旅游资源的快速发展,看到了我市旅游业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优秀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为了提炼出能够使人向上,并且被人们普遍认同的鞍山城市文化,用文化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实践证明,“三市”目标立足我市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符合鞍山实际,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为以后一系列战略思路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提出并实践了“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城市是指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既要实现经济意义上的保值增值,也要实现政治意义上的城市发展、社会进步。通过市场配置城市资源与政府的调控手段相结合,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城市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城市形象的最美化。实践证明,这一理念的确立给鞍山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坚持“一开三促”,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九次党代会后,我们把握我国“入世”后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开放作为第一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实践证明,“一开三促”,建设开放型地区经济揭示了制约鞍山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的战略思路。

  提出并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如一地强调以项目为核心,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之源、稳定之基、财政之柱、就业之本。实践证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必须落实到项目上,没有项目的支撑,美好的愿望难以变成现实,经济工作以项目为核心是完全正确的思路和举措。

  提出并始终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我们提出了提高城市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对外吸引力、内在凝聚力和发展活力。这一目标体现了加速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提出并坚持“地企融合、共兴共荣”。2001年,针对鞍钢在全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以往地方与鞍钢关系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提出“地企融合、共兴共荣”的工作理念,并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地企融合、共兴共荣,营造鞍钢经济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工作举措有了新突破,合作项目有了新进展,地企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市方略,建设“一个基地、三大产业”。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后,市委提出了坚持工业强市方略,建设“一个基地、三大产业”,这是建设现代工业强市目标的发展和具体化,完善了“一重一高一轻”结构调整思路,进一步理清了鞍山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思路,加快推进了所有制结构调整。2003年,市委提出“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地方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调整目标,这一思路符合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符合解决鞍山国有经济比重偏大、缺乏活力的问题,促进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提出并实施了软环境建设绿色行动。为了把鞍山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地区之一,我们开展了以清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和桎梏,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主的软环境建设绿色行动,努力实现“办事不用求人、事事都有人管、说理必有地方”的理想目标,使鞍山能够成为全省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省内软环境建设的典范地区。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提出了“城区南拓,海城北靠,构筑鞍海新经济带”,拓展城市空间的思路。2002年,我们针对城市发展受空间制约的情况,提出以汤岗子新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规划建设鞍海新经济带,通过新区和鞍海新经济带的开发,打开城市发展空间,拓展经营城市领域,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和综合实力,进而形成能够支撑追赶沈阳、大连的城市规模。现在回过头去看,这一思路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抓住了当时城市扩张带动经济发展的机遇。

  提出了“加速经济隆起,建设和谐鞍山”的总体思路。2005年1月,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提出了“鞍山在中部城市群和辽东半岛之间隆起来的要求。”这是省委着眼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鞍山发展的定位。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对鞍山在区域发展中的要求,市委提出了“加速经济隆起,建设和谐鞍山”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对鞍山“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确定了“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奋斗目标。进入“十一五”,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省委、省政府要求鞍山尽快进入全省第一集团,为了体现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提出鞍山“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奋斗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的士气,丰富了科学发展鞍山的内涵。

  二、市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查找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差距和不足,必须着眼于决策、执行、效果之间的联系性,从而找出好的决策未能有效地转换为好的成果的深层次原因,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一开三促”推进力度不大,开放型地区经济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五年来,我们始终强调把开放作为第一战略,把上项目作为第一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责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工作推进的力度不够,破解招商引资上项目难题的招法不多,外资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增幅缓慢,特别是缺乏具有牵动全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直接导致全市招商引资相关指标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些年,沈阳形成了以韩资为主的引资格局,大连形成了以日资为主的引资格局,我们提出把台湾作为重点招商地区,以引进台商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台资在鞍山投资项目有所增加,但数量还不够多,规模还不够大。

  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没有形成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鞍山模式。过去五年,鞍山民营经济有较快发展,但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速度和质量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水平,没有打破单纯依靠本地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的格局。近几年,我市民营企业主要由自我发展的民营企业和国有、集体改制形成的民营企业两部分构成,外地民间资本来鞍投资发展的很少。现有民营企业行业分布不尽合理,民营工业大部分集中于钢铁、矿产品加工等行业,能进行自主创新支撑自主发展的企业较少,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还不多,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企业更少。

  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五年来,我们按照“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村建设比较滞后。2002至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9%、5.8%、6.3%和11.7%,增速虽然逐年提升,但增幅在全省没有排在前列。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1:1.68扩大到1:1.99。全市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够高,现代农业园区规模较小,带动面不宽,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大,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及有影响的品牌不多。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更少。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不够完善,一些镇村债务负担过重。

  城南新区建设没有实质性进展,城市发展空间没有真正打开。2002年,我们提出启动汤岗子组团,建设新城区,实施鞍山南进、海城北靠战略,构建鞍海新经济带。这个思路提出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为了解决城区发展空间和招商引资上项目用地问题,我们拟对城市区划进行一次大幅度调整,由于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最终只做了微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空间问题。2003年,为解决污染水稻种植问题,我们提出在达道湾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受多种因素制约,工作进展缓慢。尽管今年以来,我们建立了三个工业园区,但是从总体上看,发展空间还是制约鞍山发展的最大瓶颈。

  资源环境保护不够,局部地区破坏严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来看效果还不够理想。特别是近几年,矿产品价格大幅增长,受利益驱动,鞍山矿山滥采滥伐、掠夺式开采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三、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战略构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鞍山的发展道路,就是科学发展观在鞍山的具体化,也就是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问题。鞍山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发展观必须与鞍山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和重大举措来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地的发展实践相联系的。对于鞍山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就是要学会把科学发展的理论应用于鞍山的具体实践。离开鞍山的特点去谈科学发展观,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因此,科学发展观在鞍山的具体化,成为第十次党代会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于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的前提是加快发展,发展是根本、是纲,统筹是方法、是目。要坚持目末纲本,抓纲带目,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第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开辟未来。既要坚持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同时,要敢于正视我们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努力去克服。第三,必须坚持相信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落脚点。第四,必须坚持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鞍山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实力。

  关于发展的基本战略。要坚持工业强市方略,这是九届七次全会大家共同讨论确定的,也得到省委的首肯和认可。这个发展战略要点有三:一是鞍山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鞍山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业强市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鞍山的优势在工业,工业占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和潜力也在工业,工业强市是鞍山未来希望所在。三是理论研究的成果和鞍山发展的实践都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鞍山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而完成工业化进程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必须遵从的发展规律。

  关于发展的基本目标。经济隆起,实现振兴的具体目标,就是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总量倍增,就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一倍,实现经济体量上的隆起。位次前移,就是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由2005年的第44位跃升至前40位。追赶沈大,就是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与沈阳、大连的差距,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人均GDP、人均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税收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上达到或超过沈大,进入全省第一集团。殷实和谐,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实现同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关于发展的主要措施。坚持“一开四促”,即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创新、促发展。这里关键是“一开”,核心是真正建立起开放型地区经济格局。只有这种局面形成了,鞍山未来发展才有希望,也只有这样,改革、调整、创新、发展的问题才能有真正的动力。我们提出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空间、提出以项目为核心、以空间为载体、以民营经济为主力军,就是这个发展思路的进一步完善。以开放促改革,就是要积极推广“两啤一化”模式,吸引外资以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以开放促调整,就是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加快融入区域经济步伐,努力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腹地和支点。以开放促创新,就是招商引资上项目与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开放促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思想不动摇,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提高开放型地区经济水平,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于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两大重点:一是产业发展重点,继续坚持“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即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轻纺、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地区发展重点,主要是发展县域经济,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鞍山模式,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关于发展的基本模式。形成鞍钢和民营双轮驱动、并行不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加快地企融合、共兴共荣,按照“互为依托,互相支持,互为一体,统筹发展”原则,全面推进地方与鞍钢联合协作,全力支持鞍钢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充分发挥鞍钢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形成国有经济以鞍钢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以民营为骨干,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使民营经济成为地方发展的主力军。要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多设路标,不设路障,让民营经济的创业激情充分释放,创业活力充分迸发,形成千帆竞渡、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

  关于发展的基本统领。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鞍山的统领。“十一五”期间,我们重点要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就必须坚持环境、资源有效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总之,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创造新的,就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不断开创鞍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