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点到即止:莫以武断衡量是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09:19 金羊网-新快报

  如果有人调查统计出当今拥有上亿身家的“80后”强人中,上过大学和未上过大学的各占多少名额,我想那是非常有趣的一道题;再如果其中各占一半的话,请问说明什么?我想这比“哥德巴赫猜想”还难以解答。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近日采访了“80后”强人茅侃侃和李想,前者拥有身家1亿元人民币以上,后者持有营业额15亿元公司25%的股份,这两个人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
等学校教育。据此,《光明日报》“光明评论”发表文章称:“从教育角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悲哀。”仅因为涌现了两位没上过大学的年轻的富翁,便武断地认为“颠覆了学院教育的力量”,这未免有点杞人忧天。

  灌输式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极需改革,是毫无疑问的,由此而把教育说得一无是处便太过轻率了;知识改变命运是毋庸置疑的,具体到个人来说,以接受教育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他日能否成才,则未免有点武断。说远一点,人们都知道中国科举制度的腐朽,然而自隋朝以降,国家特别是基层的治理人才,大部分是从科举应试而生的。但同时,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西晋大文学家左思、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等等大家,他们都非科班出身。

  因此,国人向来便有“学院派”和“绿林好汉派”之说,学院派能出人才,像“两弹元勋”钱学森等人都是如假包换的学院派,而“绿林好汉派”同样能出人才。人能否成才,自然要看他接受教育程度的多少,但天赋、环境、后天的努力还有际遇等等,其重要程度比之学院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不知道茅侃侃和李想拥有亿万元身家是否就是成才,还是中央电视台称之为“强人”更恰当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不以偏概全,以两个“盖茨式”的人物,就武断地认为“颠覆了学院教育的力量”,这是躲进书斋里的“牛角尖思维”,书斋毕竟离现实太远,有道是,“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