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期待适宜的扶贫发展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5:50 河南报业网
  

  松桃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再桥认为,贫困是当地制贩黑枪屡禁不绝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当地扶贫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他显得忧心忡忡。他介绍说,困难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首先是投入不足。扶贫经费投入和扶贫工作实际需要相差比较大。1994年到2000年,贵州省对48个贫困县投入九十多亿元的扶贫,但松桃县只得到1亿多元。2001年松桃县作了一
个扶贫十年规划,总共需要4亿元,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导致许多贫困村落的扶贫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例如根据扶贫部门的调研,瓦溪乡岩桑坝村公路建设需要四五十万元,原本计划修十多公里。结果只得了几万元的资金。当地山路难行,农产品往往难以运出来,如果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难以改善,扶贫规划就无法实现。

  其次是农村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支持力量小,难以满足需求。松桃县“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当地农行共发放扶贫贷款1.8亿元,但是有1亿多元难以收回,以至农行不愿多发放扶贫贷款,去年仅发放扶贫贷款30多万。

  还有就是当地的自然条件恶劣,由于旱灾、火灾、涝灾等返贫现象十分突出。

  铜仁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记者,松桃枪患也充分暴露出当地的基层组织工作存在脆弱性,难以发挥带富百姓的领头雁作用。从2002年到2003年党建扶贫队所帮扶的10个村来看,其中有6个村枪患出现反弹,其原因在于不少村干部认为报酬低、工作累、条件差,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村干部反映,扶贫工作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但对特困人口常年性的扶持太少了,例如每个季度的救济粮很有限,一般是每户三四十斤粮食,而且只能发放给最贫困的几户人,与大家的救济需求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

  采访手记:莫让贫困滑向罪恶

  深夜,凛凛山风不时掠过宾馆。每一次门窗的响动都会让我们悚然惊醒。毕竟,几天下来的采访会引起松桃县枪贩们的注意,偷袭随时可能发生。虽然隔壁房间就住着公安人员,可担心仍如影随形。人,大概只有在如此接近罪恶时,才能感到扑面而来的重压。

  白天,行走在黛绿色的大山中,探访制贩枪支的村庄时,其贫困又让人心痛:制贩枪支者有的甚至全家15人挤在十几平米的破房中,有的为了200元钱铤而走险。此时想起繁华的都市,仿佛两个时代。

  松桃枪患已持续了十几年,涉及10个乡镇的15个村,成为影响当地及至相当省份社会稳定的破坏力量。其中绝不仅仅是“贫困会产生罪恶”那样简单浮浅的逻辑,那么该如何解读罪恶与贫困各种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法国著名社会学者图海纳(Touraine)认为,近年来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从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变为一场马拉松赛”,他的意思是说,在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中,人们地位高低不同,而同时又都在同一个结构中;而今天这样的一种结构正在消失,而变成一场马拉松赛,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即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

  图海纳所说的这种现象,实际也正在今天的中国发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用“断裂”来描述这一社会状况,也即日前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成果与这部分贫困人口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也是松桃制贩枪支久打不绝的根本原因。

  这种“断裂”表现为,在土地、水等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松桃山区,扶贫难度越来越大,减贫速度越来越慢,返贫人群不时增加。让人忧虑的是,产业扶贫还是外出打工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脱贫方式,放到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极贫困地区却难以发挥作用,原因在于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低,许多是小学毕业,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多种因素,使贫困的农民难以在上述扶贫方式之中找到自己的产业位置,而同时被摈弃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这致使他们摆脱贫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铤而走险。

  “造枪村”“贩毒村”“卖血村”,这些被黑色产业笼罩的村庄,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巨大落差的一个个标记。《瞭望新闻周刊》此前在陕西采访时发现,该省经济发展最强的前5个县,其中有4个是国家或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资源开发如火如荼的神木县,一方面是GDP和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另一面却是占全县人口1/3的贫困人口。

  事实上,重视GDP和财政收入,忽视社会发展的现象,是当前许多地方的发展通病。在一些地方官员眼中,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而实际上,一列高速行进的经济列车如果不设立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行之有效的扶贫体系等“站台”,许多人将永远无法搭乘这趟列车,其结果则是引发一系列黑色而沉重的社会问题。

  这方面,“造枪村”“贩毒村”给我们的启示至为深刻。(《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健 秦亚洲 张琴)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