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生态小康”难越60分“红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2:49 小康杂志

  深入解读

  “生态小康”难越60分“红线”

  ★采写/《小康》记者张辉

  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而漫天的沙尘也不期而至,它似乎在提醒着参会的代表:环境生态形势依然严峻。

  “25年来,中国每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都能超额完成,惟独环保指标大打折扣。”中国首任环保局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在大会上的发言道出了中国环保问题艰难而沉重的现实。

  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震惊世界,临危受命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至今不敢有所懈怠,但是仅仅依靠几次“风暴”式的执法,显然无法真正撼动引发中国环境问题的体制性和结构性原因,而民众日渐高涨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力量之外的社会基础和希望,这是本次调查最令人欣慰的收获。

  生态现状令民众担忧

  与上一年度相比,今年的环境严峻形势没有多大的改变。从《小康》与新浪网联合调查来看,分别有34.7% 和31.13%的网民对中国当前的生态保护情况表示“很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当问及“和去年相比,中国的生态环境是否有所好转时”,59.04%的网民选择的是“没有变化”。

  民众对环保问题的高关注度来自于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最突出的就是水污染。从松花江的水污染,到广东的北江镉污染,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应,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国有2万多家石化企业,其中布局在七大流域的重点排污企业就有5379家,年排废水26亿吨。

  据专家介绍,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浙江,全省21.6%的水系已经失去饮用水功能。在海南,这个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的海岛,却有158.45万农民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近三分之一,一些地区普遍出现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在贵州,伤寒、副伤寒等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其中七成原因是饮用水受污染引起的。

  在对“我国生态物种现状”的评价中,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或“不太好”,而在对大气、光、垃圾、电子辐射等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测评中,有关大气污染的不满程度最高,达到33.26%。

  环境治理决心大效果小

  与2005年环保风暴一样,2006年的环保部门仍然试图将风暴进行到底,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增强执法能力等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中央的号召,努力探索和尝试绿色GDP的干部考核体系。

  在《小康》的调查中,民众对“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方面的认同度评价”打出了44.6分,比上一次评估有所下降,一方面说明民众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种种决心缺少必要的效果支持,离民众的预期和迫切程度相差甚远,有“雷声大雨点小”之嫌。

  当问及政府效率不高的原因时,“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环境保护法制还不够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作怪”“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等原因被涉及。

  公众参与意识多于行动

  在上一年度的测评中,分别有66.4%和67.2%的受访者将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的措施归为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执法力度,而今年则有更多的民众认为应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和加强参与程度。

  调查显示,分别有41.1%和40.94%的被调查者认为环保观念“很不深入人心”和“不太深入人心”,而超过六成的民众表示“自身环保意识有待增强”。

  尽管如此,民众对环保的关注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意识层面,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行为。在《小康》调查中,知道“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的比例仅在15%,而其中只有7%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去拨打。

  对于“近期是否参加环保组织”的问题,超过七成的民众表示没有。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时”,5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看情况再说”,这表明持观望态度的还占据多数。

  据了解,我国目前现有环保民间组织有2768家,未来5至10年,组织数量和从业人员将会以10%至15%左右的速度递增,不难预料的是,环保组织力量的加大将为民众的环保参与提供一定的组织基础。

  但一份名为《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蓝皮书也指出,76.1%的环保民间组织没有固定经费来源,六成无专用办公室,四成多的全职人员不领薪酬,超过一半的全职人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

  如此看来,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一书面文件之外,如何使得民众的参与意识转化为有效行为,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