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昨发布报告披露美曾秘密酝酿突袭中国核基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16:28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 |||||||||
据新华社30日电一部最新出版的中国当代经济研究专著透露,美国在中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前夕曾秘密酝酿突袭中国核基地,这迫使毛泽东等最高领导层紧急调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把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转移到易守难攻的西部地区。战略转变从吃穿用转变到战备为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30日在北京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这部由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主编的当代经济史首次向公
由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要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提出要重点“解决吃穿用”问题。然而,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判断使毛泽东改变了“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确认中国核武器计划的存在,评估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大约在1961年底接近完工,在1962年提供钚。美国判断中国将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在1964年制定了突然袭击中国核基地的计划。 1964年9月15日,美国最高决策层形成了最终看法: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采取不宣而战的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有风险。对中国核设施的攻击,应该在“军事敌对”发生时才可进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尽管美国突袭中国核设施最终没有发生,但中共中央已决定要战略转移全国的经济力量。决策结果重要工厂学校向西部迁移 60年代初期,中国14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全国14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和20个人口50万至100万的中心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 “三五”计划调整后,发展重点放在了西部地区的三线建设。计划确定了今后不在一线,而是转入三线、二线建设的战略方针,部署了一线的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三线建设的选址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西部基础条件得到加强 调整后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中央甚至考虑开工修建对输送战略物资具有重要意义的青藏铁路。 经济学家指出,因国际形势而发生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也产生了积极意义—————“三五”计划实际上第一次吹响了开发西部的号角,如果不是当年的三线建设,现在西部发展的基础条件将更为薄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