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们为啥要借那么多的书?———10名“优秀读者”的读书轶事(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0:20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马晓雪

  陈静波:给两岁半儿子办借书证

  52岁的陈静波是省中医药大学的大夫。她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领她来借书看。图书馆幽静的环境和浓厚的读书氛围是她最喜欢的。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她在儿
子两岁半的时候就给孩子办了借书证。孩子大了,她经常和孩子结伴来看书。除了专业书,她看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孩子心理教育的书。如今,孩子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年间,她一共借书185册。

  侯晓东:哈尔滨市首位注册理财规划师

  38岁的侯晓东在哈药总厂从事质量监测工作。从1987年开始,他就办理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他是一个很有计划性的读者,最初几年多看专业书籍,后来看了几年财经类书籍,有孩子后爱看儿童教育书籍,一年多以前,他开始有计划地阅读理财规划类书籍,并于去年考取了哈尔滨市第一个注册理财规划师。他每个月来借5本书,阅读后总要将心得体会记下来。如今,每周三他都要领孩子来市图书馆看书。一年间,他一共借书173册。

  胡亭亭:图书馆成副教授专业课书库

  43岁的胡亭亭是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教20年来,一直在专业领域名列前茅。六七年来,她保持着每周到市图书馆借一次书的习惯。除了她自己偏爱的文学类和文艺理论类书籍,她每次还要给家里人带上几本书。她主讲的中文选修课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中绝大多数用书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目前,她申报的3个省级课题也都运用了大量的图书馆资料。 一年间,她一共借书 162册。

  刘希杭:供水高工国家大奖“四冠王”

  刘希杭今年57岁,是市供排水集团水质中心科研部的高级工程师。他经常到市图书馆查找专业书籍和国内外的科研文献。去年,哈尔滨遭遇水污染,刘希杭参与到硝基苯的监测、治理工作中。他从市图书馆的外文书籍中发现了很多关于硝基苯的资料,为日后“硝基苯连续测定仪”的成功研制提供了很大帮助。他在单位被称为“四冠王”,意思是他参与的课题连续四次获得国家级科研大奖。一年间,他一共借书 159册。

  张剑云:指导员带起官兵读书热

  29岁的张剑云是山西人,1999年军校毕业分配到驻哈93065部队,现任机务三中队指导员。他在获奖者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办理的是集体借书证,全中队40多人都是市图书馆的热心读者。2005年,张剑云的爱人在211医院生孩子,他利用照顾爱人的间隙跑到市图书馆商量想办一个集体借书证,每次多借一些,让全中队的士兵都能有书读。市图书馆马上为他办理,批准每次可以借50本书。去年7月,该中队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年终,该中队又被评为先进中队。如今,他们的读书经验正在全师推广。据统计,评选期间他们共借书415册。

  靠每袋咸菜挣5分钱的微利,建起日销1000多袋咸菜、2000多公斤酸菜的酱菜厂,还聘用了4名下岗职工下岗女工腌咸菜创大业

  郭锡敏 本报记者 王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