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她因贪吃零食得了厌食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3:16 现代快报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家长可能会给孩子准备了很多礼物,包括各类味道鲜美的零食。但医学专家却提醒家长,给孩子吃零食要适可而止,零食吃多了会让孩子患上厌食症。

  案例:女孩得了厌食症

  “六一”儿童节又到了,爸爸问今年12岁的小霞,想要什么礼物,她除了要了一个
手表外,又跟爸爸提出了她的一贯要求:“再给我多买些零食。”原来,小霞平时就喜欢吃零食,从上三年级开始,她每天上学时,都要在书包里带上很多饼干、巧克力、饮料等。经常吃零食让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吃饭,爸爸有时把她拉到饭桌边,她也是应付着吃几口。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介绍,这名女孩可能是患上了厌食症,和经常吃零食有很大关系。医生介绍,像小霞这样喜欢吃零食导致厌食症的儿童和青少年,现在越来越多。

  现象:独生子女厌食症多

  专家介绍,儿童厌食症的病因一般认为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比如喜欢吃零食、进餐不定时、生活不规律等;儿童厌食症尤以城市独生子女居多,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果厌食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会并发其他病症。专家建议,对孩子要适当控制零食,定时进餐,按顿吃饭。如果要吃零食,吃得不能过多,不能排挤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或餐后,否则会影响食欲。

  调查:江苏学生偏好洋零食

  据了解,江苏省曾经对15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5089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该省学生对洋快餐、洋零食的偏好较为普遍。在前不久公布的江苏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中,江苏省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选择了苏州、徐州、南通、泰州四个市共17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每天饮用果汁和可乐、雪碧、芬达等饮料1次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8.7%和14.6%,这两种饮料每天饮用1次及以上的中学生比例均为南通最高,徐州最低;调查的一周内,有51.1%的中学生吃过炸薯条等膨化食品,有53.7%的中学生吃过汉堡包,一周内吃过这两类食物的中学生比例,苏州市较其他城市高。调查发现,每天吃1次及以上炸鸡烤肠的为4.3%;每天吃1次及以上冰淇淋的为3.4%。

  纠正: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施行

  婴儿膳食: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幼儿与学龄前儿童膳食:幼儿与学龄前儿童要每日饮奶,还要注意吃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

  学龄儿童膳食:学龄儿童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不低于母亲,尤其要吃好早餐,食量相应于全日量的1/3,食物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鱼、禽、蛋、肉、奶类及豆类。

  快报记者张星

  小胖墩成倍增多

  原因是看电视、用电脑多运动少

  在10年的时间里,南京市的6~7岁组肥胖发生率由0.84%上升至4.17%。专家说,小胖墩逐年增多,和看电视、用电脑较多以及运动少有着很大关系。

  体重超标20%为肥胖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接诊了带着孩子前来体检的吴女士,吴女士说,她的孩子身高1.20米,但体重已有33公斤,走路都喘气。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副科长夏黎介绍,体重超过同年龄组体重的20%可诊断为肥胖,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目前这类患儿越来越多,全国第二次对单纯性肥胖儿童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肥胖儿童的比例为7.06%,而南京市在10年间增长了467.7%,6~7岁组肥胖发生率由0.84%上升至4.17%。

  肥胖儿童大多伴疾病

  夏黎介绍,大约有60%的超重肥胖儿童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高血脂或高血糖,有超过25%的超重肥胖儿童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此外,脂肪肝、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脏病等疾病也容易缠上这些小胖子。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小胖墩为什么越来越多?医生介绍,主要是饮食不平衡及活动量过少而导致的。

  夏黎说,单纯性肥胖应该以预防为主,让孩子均衡饮食,多运动。家长可以到医院咨询营养师,给孩子度身制作营养均衡的三餐,然后鼓励孩子选择好的运动,如羽毛球、游泳、打拳、慢跑等,并持之以恒,养成定时定量的运动习惯。通讯员王莹快报记者张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