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端午节应铭记“求索”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7:16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端午节您准备怎么过?”“吃粽子啊!”某门户网站挂出这则调查后,选择“吃粽子”的比例占80%以上。端午节成了“粽子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已被日益淡化。媒体对南京市民进行了采访,有些回答让人大跌眼镜,有人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某位皇帝,有人居然说屈原投江是“为情所困”!(5月31日《现代快报》)

  2000多年前,忧国忧民的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汨罗江纵身一跃,怀沙自沉以身殉国
,用生命在史册里留下了一道壮丽的弧线。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公,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将糯米包成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后不再伤屈原的尸体。此风绵延不绝,遂为端午风俗。如今不少屈公后人,忘了端午立节本意,甚至说出“屈原投江是为情所困”这样的话来,真是让人伤感。

  对此,我们不能有太多的责怪,因为多年来传统节日不被重视、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已成一个社会性问题,仅靠复兴汉服、龙舟大赛、豪华粽子这些形式主义并不能挽救传统。弘扬端午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弄懂,粽子里包着的是什么,龙舟竞渡的意义在哪里?

  端午节不只是饮食节、体育运动节,它是最早的传统荣辱观教育节。屈原的诗,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灵净化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彰显了一个道德宗师的品质高洁;“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诉说了一个伟大灵魂的民生指向;“吾不能变心而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凸显了坚持真理、不畏艰辛的人格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屈原的爱国和忧民,不是停留在一般信念和文字上,而是与他的“九死不悔”献身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其作品与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成为端午节文化的最大特色亮点。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生在中国,不读楚辞,不理解楚辞,枉为中国人。忘记了屈原的端午节,是一种不该出现的文化残缺。我们希望在下一个端午节,书店的楚辞文选能够畅销,人们能从粽子中能更多品到文化的味道,从龙舟竞渡中感受别样的氛围,将“求索”、“创新”的口号喊得更为响亮!张培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