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申城 不约而同复兴端午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8:01 东方网-文汇报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昨天,在江南第一大镇朱家角古镇上,阿婆们用蘸了雄黄粉的手指在小孙子小孙女的额头上画了驱邪的“王”字,这一在大城市已多年不见的传统民俗细节,唤醒了在场众多游客的美好回忆。

  今年上海的端午节,过得格外热闹。去年11月24日韩国将其“江陵端午祭”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闻大大刺激了国人。虽然“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的端午节并非
一回事,但是,邻国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作为,却让人们反思:当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为主导的洋节在中华大地上风行的时候,民族节日难道已不合时宜了?

  让端午节真正重新回归中国人的生活,从民间到政府,从闹市商家到水乡古镇,从老人到孩童,“复兴端午节”成为不约而同的主题。

  食粽子多售了近万只

  作为端午节特色的粽子在上海各大食品店的柜台上飘香。记者从南京西路上的王家沙店获悉,近几天他们每天售出粽子万余只,昨天售出的粽子更是高达3万只,比去年端午节多售出近1万只,顾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现场买粽场面异常火爆。

  王家沙食品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端午节期间,他们共推出了自产自销的四种粽子:蛋黄肉粽、大肉粽、赤豆粽和八宝粽,其中大肉粽20000多只,蛋黄肉粽40000多只,赤豆粽和八宝粽各20000多只。中午和下午5点多王家沙店迎来买粽高峰,人们在最受欢迎的大肉粽前排起了“长龙”,下午2点钟赤豆粽已经销售一空,蛋黄肉粽也已经“所剩无几”。

  一对青年夫妇一下子买了50个蛋黄肉粽,他们表示3.5元一只粽子比较实惠,不仅可以自己品尝,也可以送给亲戚和朋友,表达他们节日的祝福。王家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粽子已经由一种节日食品变成了每天都可以吃到的日常食品,但是它依然蕴涵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所以端午节粽子销售要比平时火爆得多,吃粽子仍然是很多消费者的选择。

  戏外国人过起中国节

  上海今年的端午节活动,影响最大的是江南第一大镇朱家角古镇为时5天的“中国龙——朱家角中国民俗节系列活动”,从5月27日起至5月31日,广场上摆放的超大型“粽子”和“龙舟”勾画出了端午民俗气氛,场内设有摆放着粽子、扎肉、艾草、香囊、咸蛋、雄黄酒等的12个摊位和展示端午节相关故事和各种包粽技艺的展览,还有久违了的皮影戏表演。所有进入古镇景区的游客均可参加“端午主题”活动,连续5天,漕港河上龙舟竞发,古镇上还举办了“粽子大王”评选,游客和镇上百姓纷纷表示,好久过端午没这么热闹过了。而系列活动中的“让外国人过中国节”创意,更是让中国的端午节名扬四海。

  由青浦区委宣传部和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朱家角镇政府等联合主办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市旅委、市政府新闻办和外事办等全力支持,圣翎传播公司则为“外国人过中国节”创意设计了既富于民族特色又时尚现代的各种节目安排。每天都有数百名外国客人赶来古镇参加活动,了解中国“端午节”民俗,他们学包粽子,自己动手制作端午香囊,看“赛龙舟”,领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采。5月27日活动启动时,第一批嘉宾就有20多个各国驻沪外交官家庭报名参加,其中伊朗、新西兰、印度、挪威、埃及、乌克兰、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都是总领事全家参加。嘉宾们从课植园乘船到江南第一茶楼,龙井在青花瓷碗里飘香、热闹的龙舟竞渡隔窗可见,“老外”们边看边品,还兴致勃勃地学做香囊。有关端午的传统典故通过京剧唱段和杂技柔术向老外们演绎:“白娘子误饮雄黄酒”、“屈原投身汨罗江”的故事清楚易懂,让老外为中华文化而惊叹……

  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阿列克谢·杰姆琴科像小学生一样,跟镇上的阿婆李根宝学起了包粽子。一番手忙脚乱后,他包出的粽子还是有些漏米,连声感叹:“这真是一门手艺啊,我恐怕要学一个月才能学会。”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凯瑞的先生英格·霍姆说:“我只知道中国春节很热闹,没想到端午节也这么有味道。”

  饰端午香袋走俏申城

  上海今年飘起了一股香袋风,心形的、脸谱形的、孔雀形的……各种香袋内装香药,外包以丝布、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在中药店内结成一串,玲珑夺目。香囊里装有各家药号自配的香料,气味香醇。这些药物具备醒脑驱蚊的功效,佩戴在身上既应时又有助于身体健康。

  南京东路上的蔡同德堂推出的节日香囊专柜,一天至少可以卖出200个。市民对这个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小专柜表现出浓厚兴趣。

  而据上海童涵春药店值班经理介绍:往年买香袋的都是一些中老年顾客,今年则是年纪轻的人居多,带到国外的人也特多。情侣们选择一对鸳鸯形状的香袋各自挂在包袋或手机上,有的放在衣柜里散发香味,有的放在车子里保平安,年轻人在回归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尚。

  此外,童涵春堂还推出苍术白芷烟熏剂,将烟熏剂放在室内点燃,就能有效地对空气进行消毒,驱赶蛇虫百脚。顾客们说:“这个比现代空气清新剂更加天然,平时想买还买不到呢!”

  在城隍庙附近的小商品市场内,制作精巧的虎头鞋、各种生肖造型的布挂件十分好销。以前,出售的民俗物品不外乎中国结、锦缎背包等,没有明显的节日特点。今年则推出了绣有蝎、蛇、蜈蚣、黄蜂、蟾蜍的“五毒背心”等端午节特色饰品,小孩穿上背心,意味着远离这些动物,祈求平安。

  艾叶菖蒲也随着卖菜小贩进入申城的各家集贸市场。一把艾叶菖蒲不过三五元钱,即使不能像古人认为的那样起到祛鬼禳邪作用,其散发的清香也能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几名集贸市场的小贩表示,由于种植不多,如果不赶早,想买也买不到。

  祭“汉服祭祀”复原传统

  在人们的记忆中,端午节似乎就是划龙舟、吃粽子的日子,其实,它是一个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起源于上古的“夏至节”,是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为唤醒传统文化记忆和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在上海,一些年轻人通过独特的端午祭祀仪式,赋予了这个节日更深层的意义。

  在世纪公园,一些参加祭祀的年轻人都穿上传统的汉服,纷纷用艾草水洗手洗脸,这是为了表达对伟大诗人屈原的尊重。在古琴伴奏下,正式开始祭祀活动。在主祭祀师的带领下,年轻人按照古书上的记载,行起了当年汉朝人祭祀屈原的跪拜之礼。参与者们做了象征化仪式化改造后的“端午浴”;做好艾草人偶、菖蒲剑及香囊作为辟邪之物,在仪式中系在浴者腰间;大家一起食用事先准备好的端午宴,雄黄酒、菖蒲酒、朱砂酒、鲜果、五毒饼、咸蛋等,当然,少不了粽子。

  参加这些端午“汉服祭祀”活动有的是高级白领,有的则是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他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此外,昨天下午,本市100余所中学2500名学生则聚集在七宝古镇,举行上海中学生纪念屈原端午节活动。

  本次纪念活动内容包括按古代祭奠仪式进行的屈原祭和端午习俗游园会、龙舟竞赛、读经研讨会等。祭礼之后,师生们表演了《雷电颂》、粽子舞和武术等节目。学生们在游园活动中布置了32个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摊点开展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河南农村不幸感染艾滋病的贫困儿童。

  本报记者薄小波陈惟谢海阳实习生陈峦明

  赛龙舟竞发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风俗。为了庆祝端午节,昨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了龙舟文化系列活动,内容包括龙舟队标征集、龙舟口号征集、龙舟文化知识竞赛、龙舟文化展览、龙舟下水仪式。参与龙舟文化系列活动的学生达到3000余名,征集活动作品100余件。

  七宝镇蒲汇塘也举办了“屈原杯”龙舟竞赛。

  ■相关链接

  端午节来历

  “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节日。闻一多曾考证,端午之源应是华夏上古的“夏至节”,而夏至节是殷历的新年。“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古时五月江河涨水,人们把希望寄托龙的身上,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端午食粽的风俗来源于上古于新年日以新麦、新黍祭祀祖神;龙舟竞渡与龙图腾崇拜祭祀有关。后来随历史之变迁,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事迹因都死于“五月五日”而有所增附,逐渐丰富了这个古老的华夏传统节日。

  据悉,中国国家文化部已将“端午节”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俗

  五月蚊虫孳生,病邪流行,故禳解灾邪是端午节第一大主题,风俗包括:采药草、悬艾蒲、斗百草、沐兰汤、佩香囊、缠彩缕,制作健人、豆娘、艾虎等装饰品,用雄黄酒为小儿在额头画“王”,刺五毒、刻桃印、剪纸葫芦、挂镜辟邪等。

  晋代,粽子正式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吃粽子的风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端午食品还有咸蛋、五毒饼和时令鲜果。

  端午祭祀源于祭龙之俗,后加入纪念屈原投江等内容,龙舟、投粽,都有祭祀之意。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风俗。

  图为七宝镇内,两艘龙舟在观众的加油声中你追我赶争竞第一。

  本报记者金昊通讯员蒋世伟摄影报道

  

申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