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课题》通过专家评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8:37 扬子晚报

  本报讯5月27日,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我省有关部门的专家聚集南京,对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讨和评审。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过多次深入农村调研,特别是在研究规划“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制
定出一套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方面26项指标及其标准。在生产发展方面,用粮食自给率反映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用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反映农村抗自然风险能力;用农村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用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反映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情况;用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在生活宽裕方面,分别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肉、蛋、奶类消费量,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百户家庭汽车拥有率,农民信息化普及程度(包括电话、电视和计算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来反映。乡风文明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学习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分别用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农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乡村图书馆(室)和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以及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来反映。在村容整洁方面,选择了安全饮用水比重、清洁能源比重、卫生厕所比重、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航道)比重、森林(绿地)覆盖率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村容整洁情况和农民生活环境。管理民主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用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来反映农村的民主管理建设。

  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研究员在解释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说,该体系总体上突出“一个基础”、“两个依托”,力求“三个衔接”,即以我省农村全方位、多层次的实际调研成果为基础;以省“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创新规划为依托;与国家统计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以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指标体系相衔接。同时突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作用,体现了产业强村、科教兴村、生态建村以及建设和谐乡村的时代特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思路明确,依据充分,导向正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党委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供决策参考。(江大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