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地不失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09:10 海峡网-厦门日报

  《福建日报》从5月30日起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系列文章,介绍厦门破解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的做法和经验

  ——厦门破解失地农民发展问题调查之一

  对农民来说,暮春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不过,同安区株厝村的王水加这时关心的
却是一处建筑的施工进度。

  这处建筑是安置房。去年7月,同安工业集中区开工,株厝耕地全部被征,获得补偿款近1000万元。根据统一规划,村民决定,村里投资600多万元建设安置房,按人数平均分配。

  与株厝一路之隔的,是大规模的同安工业集中区。目前,119栋通用厂房在建,11家企业入驻。霏霏春雨中,工人正在抢进度,过不了多久,会有更多的企业进驻,带来数万工人。

  安置房离王家不足百米,共3栋,每栋5层,已建到第三层。对王水加来说,安置房是原来土地的转化,过去他家收入来自3亩多耕地,今后更多的要靠出租安置房了。

  去年7月以来,厦门市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许多像王水加这样的农民,正失去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巨变。

  事实上,许多比王水加更早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走过一条从乡村到城市的道路,正享受着农村城市化的成果,他们已经或正在变为都市人。

  金边·银里

  株厝建设安置房,在厦门有个通行的名称——“金包银”。

  “金包银”,就是在大面积征用土地成片开发工业集中区时,村庄就地改造,与工业集中区融为一体,成为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

  “金”就是“金边”,利用村庄与规划市政道路之间的空置地,按人均15平方米标准提供给失地农民预留发展用地,在村庄外围统一代建商住两用建筑。这些建筑一般5层,一层店面,二层以上公寓、住宅,建成后以成本价交给被征地村民,每户可得一个店面、一套公寓、一套住宅。它们主要用于提供工业区外来员工的饮食、居住等配套服务,或开店或出租,但不能转卖。

  “银”就是“银里”,按“路通、水畅、污治、安全有保障”的要求统一规划改造旧村,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村民直接转为居民。

  “金包银”是厦门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探索出的经验。虽然征地给征地款,拆迁给拆迁费,但在过去,农民不愿让出土地。因为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特殊技能,谋生能力较低;投资意识不强,拿了征地款、拆迁费后娶妻盖房,或吃吃喝喝,有的甚至赌博,最终“坐吃山空”。一些失地农民说:“今后不知道该如何生活。”

  “金包银”解开了这个结——通过政府开发,提升农村土地、房产价值,并将增值部分返还给失地农民,满足他们长期的收入、就业需求,政府运用政策设计,让失地农民长期共享发展成果,得到失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在“金包银”模式下,同安工业集中区和翔安火炬园区大规模征地,涉及37个自然村25600多人,却没有一例上访,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翔安区马巷镇西亭自然村是“金包银”试点村。去年,火炬园区首期开发4.75平方公里,涉及西亭等6个自然村。西亭人口900人,“金包银”总投资约8100万元。目前,“金边”工程已有12栋动工,2栋近期可以交付。“银里”整治去年12月启动,11条村道部分已交付使用;景观整治也已动工,公园绿地、公共活动场所、居委会综合楼已委托设计。今年4月1日,西亭“村改居”。

  虽然工业区还在建设中,但西亭人已经感觉到火热的气氛。洪火车家正在改建房屋,一层改成店面,二层分割成10间,准备将来出租。洪国强家最小的一间屋子,已租了出去,每月租金200多元。

  市派驻干部林星火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变革。参与认定村民“金包银”权益身份,落实分配方案,忙得团团转。他说,洗脚上田的西亭人,正转化为新城区的市民。

  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福建考察时,来到西亭了解“金包银”工程。他说,“金包银”把工业区发展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促进城乡结合、工贸结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房东·股东

  4月15日下午,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春雨。

  集美区灌口镇上头亭居委会29名居民议事会代表中的24名在开会,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向厦门力勇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出租通用厂房。

  上头亭今年1月“村改居”,187户713人。2001年,灌口建设工业集中区,厦工集团、金龙汽车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上头亭周围。此后3年,全村2200亩耕地全部被征。2004年5月,村里用补偿款集体提留部分,建了1万多平方米的通用厂房,折成713股股份归居民所有,每年出租收入按股分红。但是,去年8月建好至今,虽有100多家企业来洽谈租用,但都被村民否决。

  原因是,耕地被征后,大部分村民用补偿款新建、扩建住房,准备把多出来的房间出租给工人。所以,出租厂房时,他们更看重企业的员工数量,人多了,房屋才容易租出。这些厂房预计年租金128万元,相对于私房租金,这是小数目。

  今年3月,有一户把私房出租给雨伞厂,月入7000元。去年12月,陈万仁投资60多万元改建私房,除第6层自住外,另外5层每层14小套,每套月租可达150元。虽然现在还没租出,但他一点不急,因为工业区企业正陆续入驻,已有500多人在社区租房了。

  事实上,在厦门岛内农村,两年前就走过了上头亭的路。

  2003年12月,思明区、湖里区共22个村完成“村改居”,失地农民拥有房东、股东双重身份。现在,他们的重点是将集体资产以股份量化到个人,使股份收入成为农民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让“村改居”的居委会成为真正的城市社区居委会。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湖里区高殿居委会,目前最头痛的就是如何处置集体资产。高殿居委会原为高殿村,是岛内最大的村,村民9000多人。从1982年至1990年间,村里土地陆续被征,获得补偿款1亿多元。这些钱没有分到个人手里,而是转为集体资产,由专门成立的高殿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运作。10多年来,通过村集体建设,或村和村民集资,或村民小组和村民集资,建了6个工业小区,招来几百家企业数万工人。现在,高殿住有10万外来人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私房出租,平均每户年租金收入两三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1200万元,15个村民小组共收入2000多万元,村集体账面资产上亿元。

  走在高殿社区,让人感觉这里更像一个乡镇,到处是店铺,到处是行人。在这里,村民更像城市隐者,喧嚣的都市、纷乱的尘缘离他们似近似远。正因如此,如何对这笔庞大的集体资产股权量化,颇让高殿人费思量。

  在厦门,湖里区江村居委会最早把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到个人。江村社区“村改居”前是江头村,土地早在1992年就全部被征。1995年,村里利用征地款集体提留部分建了两栋通用厂房。2001年6月,又建了一座农贸市场综合楼。2001年11月,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化方案,分成18600股,从2002年春节开始,按每年一股50元分红到户。

  居民·市民

  虽然已过去5年了,提起旧村改造,老陈依然心情复杂——旧村改造拆掉了住了几十年的房子;同时,他从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市民。

  老陈原是思明区洪山柄自然村村民。1996年,经洪山柄通往国际会展中心的莲前大道贯通后,老陈开始过上幸福生活。宽阔的街道带来了巨量的人流物流,房租节节攀升。在那里,登记的外来人员是常住人口的11倍。因为出租房利润高,村民见缝插针搭盖,电线到处拉,房子墙贴墙,小摊到处摆,隐患增多。老陈家也不例外,房屋面积从200多平方米扩张到500多平方米,一年房租收入12万元。

  与此同步,现代住宅小区快速崛起,把都市的景观和生活带到老陈身边。然而,正是这些,让老陈和村民看到了自己的尴尬。为降低成本,多数开发商刻意避开村庄,选择耕地、空闲地,开发一片,留下一片,洪山柄成为“城中村”。

  都市离老陈有多远?说近很近,窗外就是;说远也远,他们骨子里仍是“村里人”。从村委会到社区居委会,只是形式上的转变;从村民到居民,也只是身份的转变。只有市民化,融进都市,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农村城市化才是完整的。

  政府下决心改变这种尴尬。2001年,作为第一个旧村改造项目,洪山柄改造开工,掀开了厦门农村城市化的大幕。安置小区18栋安置房去年竣工,拆迁户基本入住。小区绿化率在40%以上,将成为新型城市社区。

  老陈分得3套房子共200多平方米。不过,他一家没有住在这里。早在改造那年,他就在莲峰社区按揭了一套商品房,2002年春节住进新房。现在,这3套房子全部出租,每月租金约3000元。相比过去,房租已不是他家的主要收入,他儿子买的两辆出租车早已融入都市的滚滚车流中。

  随着厦门新一轮发展的推进,大规模征地拆迁将造成更多类似洪山柄的“城中村”、“区中村”。今年,厦门实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要求以现代工业和城市管理理念,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

  湖里区禾山街道有5个社区就是这种典型的“区中村”。这些社区与火炬信息光电园、高新技术园区相邻,居民自建出租房,布局零乱,环境卫生较差。为改变这种状况,街道和社区联合建设禾山阳光公寓,围里社区和邻下社区的全部以及坂尚社区的2/3列入规划拆迁,原先的出租房将不复存在,居民异地搬迁。

  公寓即将交房。在蓝天白云下,与还没拆迁的居民自建出租房相比,这4栋建筑显得尤为显眼。这里的居民失去了土地,熟悉的村庄、传统的乡村生活也正在消失,但他们,却进入了新的生活纪元。

  《福建日报》采访组(原载《福建日报》5月30日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