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传统节庆中复活中国文化的温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4:52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秋风

  2004年中韩发生端午节申遗之争,并以韩方的“端午祭”最终胜出而尘埃落定。如今,苏州树起伍子胥的大旗,并将在端午节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与传统的、发源于湖
南汨罗的端午节展开竞争。汨罗为了捍卫自己的端午正宗地位,近日不但举办了万人签名活动,还将举办2006全国龙舟月启动仪式暨中国岳阳汨罗江龙舟节。

  应当说,苏州、汨罗两地的竞争,对于弘扬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地方政府对于传统习俗的态度是比较明智的。这种态度可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气氛,从而有助于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延续其生命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乡村社会甚至包括城市普通市民,对于中国固有节庆、习俗,自然地具有很高热情。这些节庆、习俗代代相传,乃是人民日常生命、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节庆,乃是平凡的时间之流中的节点,它赋予人们的生命以意义;节庆期间的种种礼仪,也赋予日常平庸的生活以某种超越性价值。

  因此,即便是工业化、城市化本身,也不足以让人民放弃其延续上千年的传统节庆、习俗,台湾、香港同胞及韩国、日本的例子均已证明了这一点。然则,当代中国之所以出现洋节火爆、本土传统节日文化日见衰落的现象,根本原因恐怕不是工业化、城市化,而是因为虚无主义态度,对传统文化的极度轻蔑。

  事实证明,这种虚无主义态度不可能塑造出新民俗,而只能摧毁某种节庆习俗,使得本土固有节庆习俗在至少一代人那里断裂。到这些人为人父母的时候,他们对传统的记忆已经一片空白。因而,相对于前人,他们自己蒙受了生命粗鄙的损失,且无从惠及后人。

  好在,礼失而存之于野。传统习俗在某些边缘性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在乡村,仍然保存得相对完好。时下,许多人普遍把乡村当成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如果放下城市傲慢的身段,则不难发现,乡村可以为城市提供丰富而珍贵的文化与精神资源,至少,无根的城市人可以从乡村重新学习像一个中国人那样生活,在本土的节庆、习俗中去发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理解。

  事实上,19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逐渐回复常态,在乡土社会,大量传统民俗已经恢复。像端午节就已经成为南方民间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赛龙舟成了很多社区的一件盛事。在这些活动中,社区的公共生活逐渐发育,民众也训练了自己的自治能力。对此种习俗的恢复,许多地方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历史悠久的节庆、习俗,人民拥有一种因袭的权利,毋须法律规定即可自然地享有。因为,它构成了人民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有机要素。对于这些节庆及其核心的活动方式,需要人们予以尊重加以弘扬,以从传统节庆中复活中国文化的温情。

  当然,这类活动有时确实可能存在某种安全隐患,或者会造成一定环保困扰。对此,对政府而言,惟一可以做的,是在承认民众权利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支配的力量,协助民众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尽可能控制环境损害。

  (责任编辑陈敏)

  (P116421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