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东方时空:两岸四地千里走青藏专题 > 正文

央视《千里走青藏》总策划:格尔木休整后冲击高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2日13:28 央视《东方时空》

  CCTV.com消息(东方时空):

  刘爱民格尔木小结

  一路颠簸,到了格尔木要暂时休整一下,再继续冲击高原......

  做亮点

  我就是做电视的,一张嘴还是想说节目,想说怎么把节目做得好看,怎么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活佛是最大的亮点。

  塔尔寺是青海地区藏传佛教的寺庙中最大的,也是活佛最多的一个寺庙。在塔尔寺中,一共有14位活佛,其中有四位是影响力比较大的活佛,在他们之上就是班禅、达赖这类的活佛,影响力非常之大。我们采访的两位活佛,一个是72岁的西纳活佛,是青海自治区的政协副主席,同时也是塔尔寺寺庙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他目前是塔尔寺职位和影响力最大的活佛。另一位是16岁加雅活佛,他也是塔尔寺著名的四大活佛之一,几年前从青海和西藏1700多名转世灵童候选人中选出来的。他们平时深居简出,不太可能接受媒体采访。在宗教里面塔尔寺就是因为有活佛而闻名,采访到活佛,就是抓到最精华的部分。

  走进了活佛生活的院子和活佛生活中不被人认识的一面,是去塔尔寺最重要的收获。这可能是能给观众带去的最大的一种收视期待和收视兴奋点。一个16岁的活佛,他坐在众人面前给人们摸顶给人们祝福,这个场景大家都了解。但是怎么知道16岁的活佛,一个16岁的少年,他在深宅庭院里面怎么生活?白天是怎么渡过的,他在干什么,他喜欢什么,他为什么而苦恼,有人知道吗?这就是我们采访到的东西。

  小活佛特别希望有玩的同伴,他不愿意跟四五十个人在一起讲经,他希望有年龄相符的人在一起多玩玩,他希望看电视,他希望到外面走一走。。。。。。一个16岁的孩子是不会掩饰的。我们采访完都有一个感觉,这样的活佛太可爱了,他具有佛的一面,他又有一个普通孩子天真的一面。看他玩汽车的专注、兴奋,跟一个16岁的少年没区别。

  而他佛的一面是被师傅训练出来的。他坐在那里一问一答,目不转睛,不快走不跑不跳跃,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一份沉稳。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活佛的佛性最重要是他的悟性。活佛平时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力,不是靠转世的威信可以维系的,他本人平时要读经、悟经,在佛经上要懂很多,要走出寺院向普通的民众宣传藏传佛教的东西,再一个要为民众做事情,要帮他们摸顶、祝福,就看这种修行做到什么程度了。这对一个活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活佛长期脱离那个地方,民众就逐渐逐渐跟他疏远,就没有人再去供奉他,他的宗教也就不存在了。历史上,这个地方最多有过80多个活佛,在塔尔寺中,有些活佛,民众就不信任了,就断了。

  塔尔寺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大金瓦殿,俸着宗卡巴的神像,是最神圣的一个殿,当时对我们开放的是殿的二楼,这里一般是不开放的。我们非常有幸到殿的二楼拍摄。大家未来会在片子中看到。

  在戈壁滩上行走,会发现哪里有树,哪里就有人。如果树林很大,他们一定会是一个集镇或者一个更大行政县。在赶往格尔木途中,看到了三四片大的绿洲,就有几个集镇,或者有几个老百姓的农场在这里。其它的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荒凉而雄壮,有一种沉默而悲壮的倾诉感。

  戈壁滩的公路一眼望不到头,笔直笔直,号称天路。在这天路上,我们遇到了三个藏族人,他们步行着,磕着长头去往拉萨,这种场景深深的感动了我。

  一个人在前面磕头,后面有两个人推着一辆胶皮车子,车上放着毡布、面粉、青稞粉。磕到哪儿,就在哪里搭一个棚子,暂时住下来。一路上,他们或者喝一点清水,或者把青稞粉和清水混在一起吃下去,风餐露宿,一路跪拜。这三个藏族人家住在青海的南部,他们用一年半的时间磕了一千多公里,还要磕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到拉萨,一个头一个头的磕,几千公里就这么走过去的。这段路是用身体丈量出来的。

  戈壁滩上人烟荒芜,面对这个情景,你足以被震撼。

  他们其中的一个人稍微懂一些汉语。他告诉我,他们县里像他这样磕长头磕到拉萨去,也就他一个人,大部分人都是坐火车去朝拜。很多人在磕长头的路上就死掉了,但是他们绝不会因为这个停止追求自己的信仰,到拉萨寻找佛的供奉,是此生最大的心愿,或者是最高的境界和目标。这就是信仰的强大。对自己而言, 倒不一定会这么去做,但是他给你乐观的启迪。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旁人会说你值得这么做吗?为什么这么做呢?别人这么一说,我们可能就会停止,我期待自己做一个有意志的人。

  后来,我也在想,到达拉萨以后,他们又会怎样?其实,磕长头到拉萨,就是回家乡。作为一个普通的藏民,一生中最光荣、最荣耀的事情,就是能磕长头徒步去拉萨。这他是最值得骄傲的,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做什么?

  在格尔木,我们三路人马汇聚到一起,要做个短暂的休整。

  虽然没有到青藏最高的地方,但是从西宁到格尔木中间一处日月山,一处是橡皮山,都过四千米了,关角隧道最高处已经超过五千米。虽然格尔木只有两千多,不到三千,但是明显感觉到格尔木的空气非常稀薄,只有北京空气的大概78%。这里长年干旱,虽然海拔不高,但是周围没有什么植物,属于比较缺氧的地方,有些人觉得不舒服,我们要调整下来,然后在格尔木地区有一些采访,再准备往上冲。

  明天有一个集体的体检,我们也想做到片子里去。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后边往青藏公路更高一个台阶的日程安排出来,因为现在出现了很多现实的困难。

  接下来要走的是,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 海拔4500米以上,原则上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安全,但是采访任务在这一段是最重的,不可能最短时间完成,怎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的东西都采访下来,这就需要把行程做一个科学的安排,分几路,晚上住什么地方,这都要明确下来。另外,车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车队的功率和排气量都太小,四档的越野车到青藏高原,行进速度跟不上。目前,我们要在当地借车,调整车辆,把物质准备和人的准备都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往上冲。

  相关专题:东方时空:两岸四地千里走青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