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姓视点: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公平与宽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7:4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日前,建设部官员明确表示,未来5年,中国可能出台系列政策,通过制度的改革与推进,使近2亿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人。无疑,这将解决一个宏大的历史课题,而这一课题的主题就是:让农民工实现市民化。这实际就意味着,当前中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将要实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转变,从根本上讲,将要实现的是这一群体的权利价值的认同与获得。而这一权利价值的认同与获得,则包含着太多的社会内容和社会责任,比如,教育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保障的,等等。

  长久以来,农民工这一群体处于一种尴尬的生存境遇。比如,当城市的社会福利及公共服务是与户籍制度捆绑在一起时,那些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农民身份的标签,注定他们只能是城市里的“二等公民”,享受不到城市所提供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教育等相关福利与公共服务,甚至,连他们的孩子都无法与城市居民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这样就决定着农民工起点就只能无奈地游离于城市社会的制度之外,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显然,消除种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起点与保证。对此,建设部官员也明确提出,为避免形成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将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

  这样的认知,是一种理性的政府责任认知。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的是,农民工市民化,绝不仅仅止于制度公平。毕竟,这是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经受长久的歧视与不公,经历长久的苦难与艰涩,他们要适应城市的生存与生活,还得依赖于城市宽容。这个宽容,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上的宽容,是对生活方式选择的宽容。如果没有这样的宽容,即使实现了公平的制度性的权利保障,农民工仍然会面临生活的“孤岛困境”。如果没有来自屏障另一面的城市管理者与成熟的市民的宽容与引领,他们就很难穿越这样的屏障,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就将是一句空话。

  显然,如果我们城市的主体文化极大地偏离了农民工的文化整体向度,如果农民工的城市文化无法获得健康的滋养,农民工就无法真正求得城市文化的宽容,农民工真正的福祉实现,也就会打上大大的折扣。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必须面对的课题,就是消除歧视,获得权利的公平与保障;就是必须实现相互融合,获得文化的认同和满足。否则的话,农民工成为市民后,“农民工”作为特定身份的符号意义就无法真正消弭,这样的庞大群体的生存与生活,还会有太多的困境与苍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