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朝之地还有多少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7:47 扬子晚报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将于6月10日全面启动,将用两年时间“地毯式”搜索民俗民风民艺,并制定保护方案。

  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京的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箔锻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秦淮灯会榜上有名。记者昨天从南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获悉,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将于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全
面启动,用两年时间“地毯式”搜索民俗民风民艺,并制定保护方案。过去没收集过的民间手工艺,如绒花制作、蝉人工艺、金陵折扇等这次将重点梳理;像宝庆银楼、鸭子作坊这类“老字号”也在丰富重整之列;就连南京民间婚丧嫁娶的习俗也都要进行整理归纳……预计南京将有近百项民间文化入列“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手工艺人不多了

  南京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文化部曾组织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摸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成“十大文艺集成”,高淳跳五猖、阳腔目连戏、溧水打社火、方山大鼓、江浦手狮、栖霞龙舞等都在“集成”之列。但像六合“留左大鼓”这样的民间文艺,当时还没被挖掘出来,在这次搜集整理过程中,将进行补充。当时的整理,没有“手工艺”条目,就连这次首批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都不在其列。

  而南京其实有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据老南京们讲,上世纪60年代,南京雕花天绒曾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国家礼品,专送外国首脑和重要贵宾。南京的绒花也曾远近闻名,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不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妇女,头上都会戴朵手工艺绒花,将自己打扮起来,胸前也可以佩戴绒花装饰,发展到后来,绒花还可以做成龙凤的摆设,每天清晨和下午,都有提着篮子的老妪,在街巷里叫卖绒花。现在建邺路上有条“绒庄巷”就是以做绒花而得名。

  南京的蝉人也可谓巧夺天工。蝉人是用蝉蜕下来的壳制作的,半透明、毛茸茸的。艺人们根据蝉壳的形状发挥想象,将薄薄的蝉壳做成立体的猴子、老虎,非常可爱逼真。

  王露明说,这些非常“民族”的手工艺,在外贸市场十分受欢迎,但在南京却渐渐受冷落。时至今日,会这些技艺的手工艺人已经不多了,这次摸底,将为每门技艺单列专题,并配图片记录下来。

  逾1/3非物质文化遗产绝迹

  王露明告诉记者,南京有名的石竹斋水印木刻由于是彩印,在古代是文人雅士才能拥有的艺术品,技术非常珍贵,江苏省的很多专家点名这一项可以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最后受技术失传等因素影响,没有能够申报。

  说起溧水的“打五件”,王露明也非常失落。这种民间演艺形式是三五个人一组,带着五件乐器,在逢年过节时沿街行唱,见人就唱吉利话。最可贵的是,这种民间艺术还形成了固定的调子,有多个曲牌。王露明说,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还曾经专门到溧水,请到几位80多岁的老人,表演“打五件”,并制作了录影带保存。但如今,这项民间活动也看不到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的变化,超过1/3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绝迹。

  南京“白局”第二批申报

  南京白局是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项目,记者获悉,这一剧种将于第二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介绍,南京白局最初起源于织锦工人劳动时的歌唱,内容主要是南京俚语、民谣,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100多个曲牌、曲目。但在“文革”期间,白局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了“冷冻”,30年过去,很多生在南京的年轻人都对白局一片“茫然”。

  日前,南京市文化局、秦淮区文化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联合整理搜集了白局的曲牌、曲目,两部关于白局的书已经编纂完成,即将出版。

  地毯式普查期待新发现

  记者还获悉,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将以普查形式展开,利用各区、街道的文化馆、文化站网络,组织大量普查员,先进行民间文化知识培训,再由自然遗产、民俗、民间艺术方面的专家对现存和已经失传的南京民间文化逐一“过堂”。

  专家们对普查工作充满期待,希望能有惊喜出现。王露明说,这样的事情曾经发生过:与高淳跳五猖一样,高淳阳腔目连戏也是传统的民间剧种,20年前高淳还有一批艺人会唱目连戏,随着这批艺人的去世,大家都以为这个剧种已经消亡。但在近期调查中,专家发现,由于昆曲和目连戏都以南方语言为基础,一些知名昆曲演员在刚开始学艺时,就学过目连戏,至今还会演唱比较完整的台本。这个例子给专家们极大的信心。

  本报记者冯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